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趣味数学3根指挥棒和12个直角

中学趣味数学3根指挥棒和12个直角

中学趣味数学3根指挥棒和12个直角
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获得了蒸汽机专利后,从一个大学实验员一跃为波士顿──瓦特公司的老板,还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引起了许多旧贵族的不满。

据说,在一次皇家音乐会上,有个贵族故意嘲讽地对瓦特说:乐队指挥手里拿的东西在物理学家眼里仅仅是根棒子而已。

瓦特回答道:是的,那的确是根棒子但是我可以用这样3根棒子组成12个直角,而你却不能做到。

那个贵族不服气地用3根指挥棒在桌上摆来摆去,可始终无法摆出12个直角。

你能拼出12个直角吗?
你自己先试试看。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如果把图1中最下面的一根指挥棒向左平移,就摆成了6个直角(见图2)。

如果把图2中最下面的指挥棒往上平移,就可以摆出8个直角(见图3)。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桌面无论怎样摆法,直角数都不会超过8个。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桌面上,无法用3根指挥棒拼出12个直角。

图1
图2图3
但是,瓦特并没有说我能在桌面上拼出12个直角!
因此,我们应该离开桌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重新来考虑一下:
如果把2根指挥棒十字交叉地放在桌面上,另一根指挥棒的一端摆在前2根指挥棒的交叉处并使这根棒与桌面垂直(如
图4),这时拼出的直角也是8个。

如果把摆在桌面上的两根指挥棒离开桌面,紧挨着与桌面垂直的小棒向上方平移(如图5)。

那么,这时我们会发现,12个直角出现了。

图4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图5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好了,现在问你另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以3根火柴为边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