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

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1.主题内容和目的公司建立经济分析活动制度,组织对公司各项经济活动技术指标的分析,以不断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促进公司经营目标计划的顺利实现。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 包括公司所属各车间部门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的管理。

3.职责公司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行分级管理的责任目标制度,并以责任目标为依据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车间部门(以下称各单位)经济活动分析责任、分工、项目以及相互间的协作和沟通关系。

公司总经理3.1.1负责主持或委托主持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议。

3.1.2负责组织对公司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公司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

3.1.3决定改进措施。

副总经理3.2.1参加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议。

3.2.2负责组织主管工作范围的经济活动分析。

3.2.3负责主管工作范围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审查。

3.2.4负责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改进措施的监督执行和效果检查。

资产财务部资产财务部是本办法的主管部门。

负责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包括对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全面、综合的分析,以及对公司各车间部门经济活分析的监督指导和评价。

公司所属其他各单位部门领导负责本单位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参加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并按要求准备分析资料。

公司相关人员按要求参加会议或准备分析资料。

4.内容和要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对公司生产经营目标,或经营计划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分析主要内容是公司经济活动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情况。

分工4.2.1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项目、方法和相关要求执行本办法4.7.3条的规定(即集团公司《关于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通知》)。

4.2.2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4.2.2.1安全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车间(1)生产计划分析:包括产品产量、质量和品种等;(2)产品成本分析:包括消耗定额和费用等;(3)固定资产分析:主要是设备设施利用率等;(4)工艺技术控制合格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4.2.2.2营销部(1)物资计划分析:包括材料采购、供应和利用情况;(2)产品销售计划分析:包括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收入、产品价格、销售费用、产品库存情况及市场需求分析等。

4.2.2.3综合办公室(1)劳动工资分析:包括薪酬、津贴、福利、保险等;(2)其它相关费用分析:包括差旅费、通讯费、交通费、办公用品费等费用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4.2.2.4安全生产技术部和资财部(1)专用基金分析:包括专用基金形成及使用情况等;(2)技改技措项目分析:包括技改技措经费以及项目规定的其它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等。

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4.3.1本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形式有:4.3.1.1公司经济活动分析;4.3.1.2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4.3.1.3班组经济活动分析;4.3.1.4专题经济活动分析。

4.3.2公司经济活动分析4.3.2.1对公司经济活动综合地、全面地分析,以寻找供、产、销、资金和财务管理等主要经营活动中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4.3.2.2组织对公司各个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分析,以加强各单位信息沟通和管理;4.3.2.3了解掌握各项经济活动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各项工作间的协调情况,分析普遍性的问题,对经营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总的要求;4.3.2.4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是公司领导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应结合经营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下一季度和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进行;4.3.2.5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有公司年度和季度分析两种方式,原则要求于次季和次年第一个月的中旬完成分析并形成报告草案。

分析报告草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查后提供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讨论;4.3.2.6资产财务部于每月10日前负责对各车间部门月份、季度和年度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作为公司经济活动综合分析的资料并妥善保存;4.3.2.7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按公司《行政会议管理规定》的要求,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分析会的主要议题是对公司资产财务部提出的公司季度或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草案进行讨论。

会议由公司总经理主持或委托主持,资产财务部负责会议的组织:(1)会议计划。

为达到有目的、有步骤,并不致因遗漏重要分析内容影响分析效果,资产财务部对分析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参加车间部门或相关人员、以及分析的主要问题等事项进行策划,形成会议计划报公司总经理批准;(2)会议资料。

包括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草案,公司各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专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以及会议需要的相关分析资料等;(3)会议通知。

含会议计划,会议资料、与会公司领导、车间部门负责人或其它人员名单,相关分析资料,会议时间、地点等;(4)会议讨论。

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首先由资产财务部负责人宣读公司综合分析报告,各与会单位和人员针对“分析报告”的分析结果,包括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准备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结合本单位经济技术指标、管理目标计划完成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要求等进行发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会议总评。

会议讨论结束后由会议主持人对会议进行总评,包括对公司目标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主要问题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对拟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其它相关问题做出决定或安排;(6)资产财务部依据分析会的决定或安排对分析报告草案进行修订,经公司总经理审查批准后存档或上报集团公司。

上报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其要求和内容执行本办法4.7.3条的规定;(7)分析会由资产财务部负责记录,并负责会议纪要的编制、送审和分发。

4.3.3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4.3.3.1针对公司规定的车间部门经济活动目标、计划或经济技术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4.3.3.2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由各单位负责人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并形成分析报告;4.3.3.3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公司经济活动综合分析的基础,是公司经济活动综合分析资料的准备和积累,各车间部门必须认真组织,按时完成;4.3.3.4公司各单位经济活动分析按公司要求(如公司经济活动分析计划或通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进行;4.3.3.5必要时,公司领导、资财部和相关单位可参加各车间部门的经济活动分析会,或组织专题分析会和现场分析会,以协助相关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总结和评价,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指导实施,推广先进,提高车间部门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和管理水平;4.3.3.6适宜时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可结合本单位每月、每季和年终的生产协调会的报告进行,以沟通信息,加强管理。

4.3.4班组分析4.3.4.1班组经济活动分析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的、对班组经济活动目标、要求等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的活动;4.3.4.2班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内容有当班、本周和当月的产品产量、品种、质量、消耗、费用、设备利用率,以及工艺技术控制合格率等指标进行分析;4.3.4.3分析活动可于交接班后,或周末、当月末由班组长分析或组织全体组员参加分析。

必要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以指导分析活动健康、有序和高效的进行;4.3.4.4班组经济分析活动的方式、时间、内容和要求等按公司规定或本单位的规定执行;4.3.4.5班组经济分析活动应与班组绩效考核结合。

4.3.5专门经济活动分析4.3.5.1针对公司某一产品、某一经济活动或专门问题,由公司领导、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或相关单位适时组织召开分析会;4.3.5.2专门经济活动分析,带有调查或决策的性质,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

一般是针对公司重要的经营活动,关键问题或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确定分析内容,组织力量作专门的研究,以深入了解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4.3.5.3专门经济活动分析常用的分析方式有活动前的预测分析(或活动前的调查分析)、活动中检查分析和活动后的评价分析: (1)活动前的分析,主要是预测效果的分析。

包括对措施保证能力的分析;依据经济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可能的变化;分析各因素对活动的影响及程度,可能取得的经济效果。

其对编制计划、判断计划完成和选定经济合理的措施方案有指导意义;(2)活动中的检查分析,是为及时掌握经济活动的现状、变化和计划完成的进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有效控制,并为定期分析提供积累资料;(3)活动后的评价分析。

经济活动终了,检查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结成果的分析,以评价工作,挖掘潜力,改进工作。

分析资料4.4.1分析资料是分析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分析依据的各种资料或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无误,且针对分析议题应完全、充分。

4.4.2 分析资料主要有:生产经营目标、计划或定额,反映计划定额完成过程的记录、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记录,各种报表资料,反映生产、设计、工艺和管理的资料,会议记录、决议和报告等等文件资料,以及国内外同行业的有关资料或其它调查资料。

4.4.3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和效果取决于资料数据的真实和合法,否则导致误判。

对收集的经济技术资料应认真检查核实,以去伪存真。

检查核实的方式主要有:4.4.3.1检查报表内容、项目、编制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

对报表、记录内容不全,指标短缺,以及伪造虚报的应剔出;4.4.3.2核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计算的正确性,发现错误应予以纠正;4.4.3.3检查各类报表的同一指标是否一致,相关各项指标是否衔接;4.4.3.4检查报表中所列计划指标与要对比的计划数是否一致。

计划经过调整、修改的,要检查所列计划指标是否为调整后;4.4.3.5依据分析要求,利用帐簿、凭证等核算资料,检查报表指标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如检查资金平衡表中经营资金科目估价的正确性,成本、利润报表中各项支出和损益划分的正确性等。

4.4.3.6分析核实资料的正确性。

如发现依据某一经济指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应重新检查该项指标的内容和计算依据等。

寻找问题、分析原因4.5.1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本期实际同上期或同行先进水平的差距等,以确定主要问题。

4.5.2分析造成差距(问题)的各种原因,判定(测定)各项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主要原因。

4.5.4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把经济、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原料、职工素质、设备、管理方法、控制手段,以及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以查找真实、主要的影响因素,提高分析的效果。

4.5.5充分使用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如统计表,因果图(鱼剌图),排列图等对问题、原因及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判定。

改进措施4.6.1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或方案。

这些措施可以是:目标计划的调整,技术条件、工艺参数的调整、控制要求和操作规程的修订,设备设施和人员素质等资源的充分配备和合理组合,涉及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修改的要及时修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