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单选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P55)A 土地使用制B 土地承包制C 土地租赁制D 土地所有制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P26)A 光照强度B 光照长度C 光照质量D 光照数量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

(P280)A 1/2多B 3/4多C 2/5多D 3/5多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A 自然生产力B 潜在生产力C 数量D 质量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湿度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

(P101)A 肥力B 性能C 质量D 数量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

(P60)A 质量B 分布C 空间D 时间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A 2B 3C 4D 5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

(P56)A 土地公有制B 土地私有制C 国家所有制D 集体所有制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

(P25)A 光B 温C 水D 气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

(P28)A 0℃B 5℃C 10℃D 15℃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

(P25)A 物质B 能量C 生物D 经济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

(P44)A 强碱性B 弱酸性C 弱碱性D 弱酸性至弱碱性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

(P143)A 收入——成本分析法B 费用——效益分析法C 成本——利润分析法D 投入——产出分析法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P5)A 80%B 88%C 90%D 98%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

(P246)A 提高土地利用率B 增加土地面积C 提高土地生产率D 提高土地质量7. 【C 】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P188)A 土地经营B土地开发C 土地利用D 土地保护8. 在全国土地资源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面积之和占【B 】,居主导地位。

(p280)A 80%B 70%C 60%D 50%9.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B 】。

(P31)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变化10.下面哪种不属于地表水的范围。

【 A 】(P39)A 海洋B 河流C 湖泊D 冰川1. 一般而言,农作物最佳的耕层厚度为>【C 】。

(P43)A 10~15cmB 15~20cmC 20~25cmD 25~30cm2. 下列那个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 】。

(P25)A 光B 温C 水D 气3. 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B 】。

(P60)A 时间差异性B 空间差异性C 质量差异性D 气候差异性4.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方法是【 A 】。

(P146)A 因素法B效益法C 质量法D 成本法5.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A 】。

(P9)A 调查与评价B 开发与利用C 治理与改造D 保护与管理6. 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位。

(P279)A 2B 3C 4D 57. 【 D 】是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的评价,确定与该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P272)A 区域开发B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C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计划D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8. 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土地利用【 A 】。

(P208)A 总体规划B 专项规划C 内部规划D 综合规划9.【 B 】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P26)A 光照强度B 光照长度C 光照质量D 光照数量10.生态平衡的最主要形式是【D 】。

(p227)A 绝对静止B 相对静止C 动态稳态D 非平衡稳态1. 【 B 】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最重要指标。

(P31)A 地面坡度B 海拔高度C 水热分布D 土壤条件2. 【C】的高低决定着作物一年的熟制。

(P28)A 热量B 温度C 积温D 降水3. 【 A 】分布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角度不同引起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而造成的。

(P71)A 纬向地带性B 经向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4.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C 】年。

(P207)A 5B 10C 15D 305.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 A 】。

(P9)A 调查与评价B 开发与利用C 治理与改造D 保护与管理6. 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是对【 A 】的评价。

(P43)A 土壤因素B 气候因素C 植被因素D 水文因素7.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D】是由耕地供应的。

(P5)A 80%B 88%C 90%D 98%8. 不属于地表水系的是【D 】。

(P39)A冰川 B 河流C 湖泊D海洋9.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143)A 光照B 温度C 降水D 人工10.农用土地资源优先开发是为了解决农民的【】问题。

(P143)A 吃饭B 就业C 保障D 补偿1. 对多数多年生作物而言,最佳的土层厚度一般为>【D 】。

(p43)A 30cmB 50cmC 80cmD 100cm2. 【 B 】分布是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造成的。

(p72)A 纬向地带性B 经向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3. 【 A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p55)A 土地使用制B 土地承包制C土地所有制 D 土地租赁制4. 生态平衡的最主要形式是【 D 】。

(p227)A 绝对静止B 相对静止C 动态稳态D 非平衡稳态5.区域开发战略的制定是区域开发的【C 】。

(p258)A 基础B 前提C 主题部分D 目的6. 通常认为【 B 】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p44)A 砂土B壤土C黏土D棕土7.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投入水平包括【 A 】投入的多少和高低。

(P160)A 物质和科技B人力和科技C人力和财力D物质和财力8. 我国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据粗略估计,占全国总面积53.8%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其年生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不足【 B 】。

(P280)A 5%B 10%C 15%D 20%9.【B 】是影响城镇土地经济评价最重要的因素。

(p146)A 土地区位B 土地质量C 土地数量D 土地生产力10.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 D 】。

(P143)A 收入——成本分析法B 费用——效益分析法C 成本——利润分析法D 投入——产出分析法21.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物质基础。

(P25)22.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 ℃的积温。

(P28)23.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P31)24.据估算,人类食物的98 %是由耕地供应的。

(P5)25.土宜评价除了评定生产力,更加注重评定产品的品质。

(P131)26.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 年。

(P207)27.常见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分为: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和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

(P214)28.“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防护林,是极为重要的生态林业工程。

(p327)29.土地评价的成果汇报包括两个内容:土地评价报告书和土地评价成果图。

(P128)30.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p4) 21. 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的。

(P28)22. 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

(P61)23. 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P7)24. 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特点,最大可能的发展土宜价值,对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P135)25. 根据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多少,土地利用系统类型可分为集约型和粗放型。

(P191)26. 我国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牧区和矿业基地。

(p281)27. 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下水和土壤而产生的。

(p36)28.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投入水平包括物质和科技两方面投入的多少和高低。

(p160) 29. 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是指那些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

主要包括后备土地资源和已开发利用中的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

(p263) 30. 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p5) 21.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引我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到北方地区,弥补的北方水资源的贫瘠。

(p326)22. 通常认为壤土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p44)23. 土地类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角度不同引起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而造成的。

(p71)24.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山坡修建梯田。

(p235)25.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

(p238)26. 改良土壤,进行农地的改造,在任何时候都是我国土地整理的重点。

(p247)27. 在一天之内,夜间的太阳总辐射为0 ,正午达到最大值。

(p26)28. 土地、劳动和资本是土地利用过程的3个基本要素。

(p190)29. 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特性和特性。

(p4) 30. 目前在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中通常采用:收入成本分析法和费用收益分析法。

(P267)21. 一般情况下,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

(p26)22. 土地类型的经度地带性分布是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造成的。

(p72)23. 植被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栽培作物。

(p50)24. 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p4)25. 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生产粮食的农田,是保护的重点。

(p239)26. 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发生法、景观法和参数法。

(p65)27. 土地的四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

(p5)28.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分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两种类型。

(p273) 29. 自然界的四大循环指大气循环、、地质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