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答案第一章练习一一、填空题1、液体的表观特征有:(1)类似于液体,液体最显著的性质是具有流动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2)类似于液体,液体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3)类似于固体,液体具有自由表面;(4)类似于固体,液体可压缩性很。
2、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类,液体可分为原子液体、分子液体及离子液体三类。
其中,液态金属属于原子液体,简单及复杂的熔盐通常属于离子液体。
3、偶分布函数g(r)的物理意义是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4、考察下面右图中表达物质不同状态的偶分布函数g(r)的图(a)、(b)、(c)的特征,然后用连线将分别与左图中对应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配对。
固体结构(a)的偶分布函数气体结构(b)的偶分布函数液体结构(c)的偶分布函数5、能量起伏: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
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6、结构起伏: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
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7、在特定的温度下,虽然“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存在,但对于某一特定的液体,其团簇的统计平均尺寸是一定的。
然而,原子团簇平均尺寸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原子团簇平均尺寸越小。
8、浓度起伏:工业中常用的合金存在着异类组员;即使是“纯”金属,也存在着大量杂质原子。
因此,对于实际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子的分布情况。
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
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浓度起伏。
9、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大于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即F(A-A、B-B) >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
具有“化学短程序”的原子团簇,在热运动的作用下,出现时而化合,时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称为不稳定化合物,甚至可以形成比较强而稳定化合物,在液体中就出现新的固相。
10、金属熔化潜热∆H m比其气化潜热∆H b小得多(表1-2),为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二、判断题(括号中添“√”或“×”)1、(√)2、(×),因为Ga, Bi, Sb, Ce, Si, Ge等熔化时体积增大。
3、(×),理想纯金属液体中既有“能量起伏”,也有“结构起伏”。
4、(√)5、(×),近年,人们发现液态Ga、Cs、Se、I、、Bi 、Te等元素以及石墨熔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压力出现异常非连续变化,Katayama等利用对液态磷进行高压X-衍射实验,证实了液态磷中发生压力诱导型非连续液-液结构转变;我国及国外的学者也以多种手段揭示,一些合金熔体的性质与结构随温度发生非连续变化。
练习二一、填空题1、 作用于液体表面切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称为动力学粘度,通常以η表示。
要产生相同的dV X /dy ,液体的 内摩擦 阻力越大,则η越大,所需外加剪切应力也越大。
2、 液体粘度的常用单位为Pa·S 或mPa·S 。
3、 液体的原子间结合力(或原子间结合能U )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
液体粘度η随原子间结合能U 按指数关系增加,即:)/exp(0T k U B ηη=。
4、 此外,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随温度T 升高而下降,合金元素的加入若产生负的混合热H m 则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通常,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
5、 通常,物质内部原子间结合力越大,其熔点和沸点越高,其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也越大,其液体的粘度越大。
6、 虽然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是不同的物理概念,但都以γ(或σ)表示,其大小完全相同,单位也可以互换,通常表面张力的单位为力/距离,以N/m 或dyn/cm 表示,表面能的单位为能量/面积,以J/m 2或erg/cm 2表示。
7、 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
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越大,表示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8、 通常,自由电子多的溶质元素,由于造成合金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加。
二、选择题1、C 正确A 错,因为降低原子间距、加入产生负的混合热的合金元素均会使液体粘度上升。
B 错,因为加入表面活性元素才会使液体粘度降低。
D 错,因为降低液体温度会使液体粘度上升。
2、B 正确A 错,因为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可以降低表面张力。
C 错,因为加入表面活性元素才会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D 错,因为加入自由电子数目多的溶质元素会使液体表面张力上升。
3、D 错,因为根据公式(1-22)H g D C ⋅⋅=ρσ4 ,可清楚地看出其规律。
4、C 正确。
A 错。
通常,熔点高的物质其表面张力比熔点低的物质高,但也存在反例。
如Mg 与Zn 同样都是二价金属,Mg 的熔点为650℃,Zn 的熔点为420℃,但Mg 的表面张力为559mN/m( dyn/cm);Zn 的表面张力却为782mN/m 。
B 错。
原子体积小于及大于溶剂原子体积的元素,均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例证。
如S 的原子半径(1.04Å)小于Fe 的半径(1.27 Å),S 大为降低铁液的表面张力,而Pb 原子半径(1.75 Å)大于Al 的半径(1.43 Å),Pb 也大为降低铝液的表面张力。
根据表面吸附热力学,不论溶质原子体积小于还是大于溶剂原子,只要为表面活性元素均降低表面张力。
D 错。
奥氏体钢熔体的表面张力,随Ni 含量的变化在不同的范围呈不同的趋势,并受Cr 含量的影响。
三、简答题:1、答:斯托克斯公式:ηρρυ2)(92r g B m -⋅= 金属液粘度η越低、产生的夹杂或气泡半径r 越大、夹杂或气泡密度ρB 越小,则精炼效果越好。
2、答: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造成。
由于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原子受内部的作用力较大,而朝着气体的方向受力较小,这种受力不均引起表面原子的势能比内部原子的势能高。
因此,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
因此,物质内部原子间结合力越大,则表面张力及表面能越高。
3、答:各张力(符号)如图所示,润饰角与张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式为: GL LS GS γγγθ-=cos 假设γGL 保持不变:γLS <γGS ,则θ<90o ,即润饰角为锐角,液相对固相润饰。
γLS 越小,则润饰角θ越小,表明液相对固相的润饰性越好;γLS >γGS ,则θ>90o ,即润饰角为钝角角,液相对固相不润饰。
γLS 越大,则润饰角θ越大,表明液相对固相的润饰性越差;γLS =γGS ,则θ=90o ,液相对固相处于润饰和不润饰关系的临界点。
4、答:液膜的拉断临界应力f max 大小为:Tr p f σσσ22T/max ===∆=** 因此,σ= f max T/2=0.825N/m液膜拉断时若无外界液体补充,那么晶粒间或枝晶间便形成了凝固热裂纹。
S 在钢铁液体中严重降低表面张力,可见,液膜的表面张力越大([S]越低),液膜越薄,则液膜的拉断临界应力f max 越大,裂纹越难形成。
5、答: 根据流体力学的斯托克斯公式:ηρρυ2)(92r g B m -⋅=,式中:υ为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速度,r 为气泡或夹杂的半径,ρm 为液体合金密度,ρB 为夹杂或气泡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
41034.1)(29-⨯=-⋅=B m g r ρρυηm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及结晶 温度很窄的合金停止流动机理示意图练习三一、填空题1、充型能力是设计浇注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充型能力弱,则可能产生浇不足、冷隔、砂眼、铁豆、抬箱,以及卷入性气孔、夹砂等缺陷。
2、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 流动性 ”,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它取决于液态金属的密度、比热、合金的结晶潜热及结晶温度范围等3、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既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性,也取决于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4、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 越高,液态金属密度1ρ及比热1C 、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大,浇注温度浇T 、铸型温度T 型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5、铸型的C 2、ρ2、λ2越大即蓄热系数b 2(2222ρλC b =)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越短,充型能力下降。
二、选择题1、A 正确。
最小壁厚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列顺序为:熔模铸造、砂型、金属型,原因在于铸型的传热及蓄热性质的高低。
具体大小见教材表1-4。
2、B 、错。
通常,在共晶成分处的合金有最好的流动性。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对于Al-Si 合金,由于潜热的影响,最好流动性并不在共晶成分处(Si12.6%),而是在含Si 量为18-20%左右,这是因为Si 晶体结晶潜热为180.7×104J/kg ,为α-Al(38.9×104J/kg)的4倍以上,而且,过共晶成分Al-Si 合金的初生块状Si 强度较低,不容易形成坚固的枝晶网络,结晶潜热的作用得以发挥。
与之相似,灰口铸铁由于石墨高的结晶潜热(383×104J/kg ,约为Fe 的14倍),最佳流动性也在过共晶成分。
3、D 错。
牌号确定的铸件,因组织及性能的要求,其成分往往不可以随意改变。
应该从工艺上采取措施。
4、A 错。
根据Fe-C 相图,成分范围C2.0%-4.3%的Fe-C 合金,结晶温度范围随含C 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流动性变好。
三、问答及计算题:1、答:对于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结晶温度范围很窄的合金,其停止流动机理如右图所示。
在金属的过热量未散失尽以前为纯液态流动(图中a),为第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