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第1章 走近细胞一、从生物圈到细胞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病毒无 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①.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
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1.生命活 动离不 开细胞 (1)病毒由 蛋白质和 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 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分化的细胞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 精子和卵细胞 ;受精的场所是 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2.生命系 统的结 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 结构 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 无机环境=念蓝发颤)③.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只进行无性生殖。
④.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⑤.用纤维素酶处理蓝藻、细菌的细胞壁不能将其破坏,因为上述细胞壁的成分中不含纤维素。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判一判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吗?提示 单细胞生物中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原核生物。
推一推 (2010·上海卷,23)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提示 颤藻中多,因为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故相同长度中数目多。
练一练 (2009·广东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 )A .细胞学说B .分离定律C .进化学说D .中心法则 2.细胞学说(1)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 施莱登 和 施旺 建立 。
(2)内容 (3)意义:①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③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三、 病毒与人体健康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 细胞 结构,与细胞生物不同,其中HIV 、SARS 、H1N1、高致病流感、禽流感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内容涉及病毒的结构、细胞内寄生、逆转录、免疫等知识,常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
1.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 纤维素 和 果胶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 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 染色体DNA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在 线粒体 、 叶绿体 中 遗传物质 DNA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共有结 构物质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 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 细胞产物 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 老细胞 中产生2.病毒的知识构建误区警示(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构成。
(2)病毒破坏细胞类型举例:①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②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③脊髓灰质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④HIV破坏淋巴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
(3)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种类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HIV 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乙肝病毒遗传物质DNA RNA RNA RNA RNA DNA DNA 核苷酸及碱基种类 4 4 4 4 4 4 4 四、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问题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2.识图析图(1)光学结构:镜头和反光镜。
(2)调视野亮暗结构:光圈和反光镜。
(3)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转镜头。
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移动装片⎩⎨⎧动——在装片上不动——转动目镜⎩⎪⎨⎪⎧动——在目镜上不动——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6.注意事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 “q ” 。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 左上方 移动。
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
方法体验----------细胞结构图像的识别方法:(1)识别细胞图像时,先区分是亚显微结构图还是显微结构图。
①细胞亚显微结构是在 电子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膜、细胞器、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②细胞显微结构是在 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光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 、 线粒体 、 液泡,能够看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的细胞膜(正常状态下细胞膜是和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
(2)判断真核、原核细胞①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 真核 细胞。
②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 原核 细胞。
(3)判断动、植物细胞①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
②有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③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
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1、 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注意:体液是指在人体内存在的不能和外界环境相通的液体,所以汗液、泪液、消化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
2、 体液的组成:3、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细胞血 液红细胞: 内有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
④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注意:(1)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有消化道吸收。
(2)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3)淋巴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
(4)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血浆 组织液淋巴双向渗透透过毛细血管 单向 渗 透 透过毛细 淋巴 管 O 2和营养物质CO 2和代谢废内环境淋 巴 循 环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5)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6)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
(7)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①血浆pH的调节;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④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1、理化性质: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1)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的数目。
来源: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2)酸碱度:血浆的pH为 7.35~7.45 ,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为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
即与含有的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血浆pH调节的过程:(3)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 转化 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输入(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光能外界环境食 物 呼吸系统 水、无机盐、尿素等皮肤、泌尿系统CO 2、H 2O统系环循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血浆淋巴消化系统 O 2(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能量的传递(1)传递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过程,见下图。
能量流动概括图解:呼吸作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遗体、残骸分 解者 利 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初级消费者摄入 次级消费者摄入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初级消费者同化次级消费者同化粪便粪便1%呼吸遗体、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