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根据标准进行分类。
2. 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3.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初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准确区分分类的用途。
活动难点:准确区分分类物品的特征和功用
活动准备:
上衣、裤子、帽子等服装,各种蔬菜、水果、玩具,纸盒,球,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物品。
我不小心把它们弄乱了,你愿意帮助我把它们整理好吗?
教师出示带来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同类物品
(1)动手操作
教师:你们能从这些物品中将衣物找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吗?
逐步请幼儿按照衣物、蔬菜、水果、玩具的标准将物品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2)观察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的这些物品应该怎样分类呢?
教师:动手连一连吧,分好类与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看一看你分得对吗?
2.区分相同形状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正方体、长方体的纸盒、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分一分,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
分完之后你要给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随时加以指导,在总结幼儿作品时,复习巩固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2)观察情境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还有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吧。
3.区分颜色相同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这个盒子中有很多的玩具,你能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吗?分好后,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2)观察情境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将相同颜色的气球分在一起吗?
幼儿进行分类,教师随机指导。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物品,请你们回到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