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教材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进而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然后讨论了陆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后落脚到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
本节课“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本节的重难点。
教材从人类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无限性”,体现了辩证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
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原理入手,阐述自然资源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资源间的联系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发面加以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差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学情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相比较高中生而言,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
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
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
教学目标:
1.说出自然资源和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辨析。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自然资源和陆地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1.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并举例分析。
(1)概念: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强调: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3)举例分析: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呢?(铁矿石、野菜、石油、煤炭、金矿、石灰岩、花岗岩都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并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他们是自然资源。
)
2.讲解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
(强调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的,像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则不属于陆地自然资源。
)
二、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讲解:
(1)某些资源的总量巨大,但人类可利用的部分有限。
如水能。
(2)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
如我国耕地资源仅1.3亿公顷。
(3)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
警示:人类要注意保护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并且寻求新的资源。
(环保意识)
2、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教师举例讲解:
(1)资源的利用率可提高
(2)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1)沼泽地、盐碱地、沙荒地、滩涂等经过人工改造,充分发挥特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2)山东省在沙地上种花生和西瓜取得了丰收;原本荒凉的滩涂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3)通过提高勘探和开采技术来增加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
(4)可从煤、石油中提炼出化学纤维、药品、日用品等。
3、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教师讲解:
(1)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源—水热条件—地带性规律;
(2)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地质作用—非地带性现象。
警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时应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一种资源或资源整体发生变化,都会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
警示:人类在开发一种自然资源时.必须考虑对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影响.要注意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恶化。
教学总结:
陆地自然资源特点:有限、无限、规律、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