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物理运动学综合练习--提高说明:高一的物理运动学是整个高中的基础,是月考、期中期末的必考知识,其中加速度、自由落体也是高考常考题。
为了更好适应各地情况,本练习设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两者共同使用就能在月考期中期末取得满意的分数。
当然,本份练习同样适合高三的同学复习。
注:物理题目图较多。
一、选择题(每空3 分,共24 分)1、下列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含有以流水为参考系的是(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掷出铅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铅球运动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水平抛出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若斜向上抛出则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D.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3、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某驾客机安全、准时降落在规定跑道上,假设该客机停止运动之前在跑道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客机在跑道上滑行距离为s,从降落到停下所需时间为t,由此可知客机降落时的速度为()A. B. C.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5、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的汽车在以80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等于()DA.0.5s B.0.7s C.1.5s D.0.2s E6、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10所示。
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可求得h等于( )A.1.25 mB.2.25 mC.3.75m D.4.75 m7、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8、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二、多项选择(每空4 分,共24 分)9、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a、b、c、d 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A.v b=m/s B. v c=3m/sC.de=5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1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B、C三点,最终停在O点.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小物块由A、B、C三点运动到O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11、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 m/s和4 m/s,AB=BC.设小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3B.小球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2.1 m/sC.小球在AB、BC段的运动时间之比为7∶4D.小球由B运动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3.5 m/s12、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自行车为s=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13、某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甲物体沿直线MN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 P点到MN的垂直距离为s,如图所示. 乙物体由P点开始运动,要追上甲物体. 设乙物体可沿任意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始终是v2. 已知v2>v1. 某时刻当甲位于直线MN上的F点时,乙物体由P点开始运动,问,乙物体能否追上甲物体?哪种追赶方式用时最短?同学们通过分析以后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选出来A.乙物体沿PFN的路线追赶甲物体时,用时最短B.乙物体追赶过程中,保持其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甲物体,这样运动方式用时最短C.通过计算,使乙物体沿某直线PE运动,到达直线MN时正好与甲物体相遇,这种方式用时最短D.在A、B、C三种追赶方式中,乙物体都能追上甲物体14、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15、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质点A以初速度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距离斜面顶端L=15m的质点B,正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要使质点A和质点B在斜面上相遇,v1至少应大于________m/s,若v2=20m/s,则v1=________ m/s时两质点才能相遇。
(sin37°=0.6,cos37°=0.8,g=10 m/s2)1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人的反应时间。
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5.0 cm 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50.0 cm 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
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30.4 cm,已知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 约等于▲s 。
17、子弹以某一速度射入墙壁,在墙壁中的加速度大小是4×105m/s2,运动时间是10-3s,子弹射入墙壁的深度是m.18、一颗长度可忽略不计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恰好能穿过三块紧挨着的竖直放置的固定木板.设子弹依次穿过木板1、2、3,且在木板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所需时间相同,则这三块木板沿子弹运动方向上的厚度之比d1∶d2∶d3=___________. (2)若三块木板沿子弹运动方向上的厚度均相同,则子弹穿过木板1、2、3所需时间之比t1∶t2∶t3=______.四、实验,探究题(每空4 分,共8 分)19、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图1)。
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
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 1和t2。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的长度,其中的长度如图2所示,其值为 mm.②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该同学利用,,及相关测量值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 (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共32 分)20、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山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其20s后的速度为20m/s,50s后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减速20s后停止.求:(1)a1和a2的大小;(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速度的大小.(6分)21、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平行双行道上同向行驶,当t =0时,乙车在甲车前面24m处。
它们的运动规律分别为X甲=10t,X乙=t2。
(8分)(1)甲、乙分别做什么运动?(2)甲、乙两辆汽车能否有两次相遇?如果能,求出两次相遇的时刻和两次相遇处相距多远?如果不能,求出什么时刻两车距离有最大值?是多少?22、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去拦截,经5s警车发动起来,以a=2加速度匀加速开出维持匀加速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0m/s,试问:(8分)(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3、一支步枪的发射速度为v0,有人每隔1s竖直向上打一枪,若不计空气阻力,求第一颗子弹射出后与第n(n≥2)颗射出的子弹彼此相遇的时间.(设子弹不相碰,且都在空中运动).(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飞机降落时的速度.【解答】解: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而平均速度=;汽车的末速度为零,则下降时的初速度v=;故选B.4、B5、B【解析】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由题意可知驾驶员刹车后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直至最后速度减为零,m/s,,设其反应时间为t,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可得=56m,=24m 代入数据解得t=0.7 s,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综上本题选B。
6、A7、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题,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在3s通过的位移正好是20m,根据“面积”确定位移是20m的速度图象才符合题意.解答:解:A、在3s内位移为x=×10×3=15m,该汽车还没有到达停车线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由图可知SB>15m,可能为20m,所以汽车可能不超过停车线,故B正确;C、在3s内位移等于x=×10=20m,则C可能是该汽车运动的v﹣t图象.故C正确.D、在3s内位移等于x=×10=17.5m,该汽车还没有到达停车线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是实际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其次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进行选择.8、D【解析】这是一个物体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2少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的和前2秒运动相反的运动情况,4秒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