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决策分析方法 自考

第十一章 决策分析方法 自考


• 第四节未确定型决策分析 • 未确定型决策分析是在无法预先确知未来可能发 生几种不同自然状态的概率条件下,依据决策者 的主观态度进行方案选择。它的分析对象是未确 定型决策。 • 未确定型决策无客观统一标准,仅凭决策者对客 观情况的主观判断态度来决策。决策者对这类问 题的主观判断态度有五种,相应的就有五种决策 分析方法:乐观法、悲观法、系数法、等可能法 和遗憾值法。
• • •
• 3.决策者关注的是整个决策问题的最优。 • 动态决策分析通常采用由最后一个阶段的部分决策开始,逐 次向前推进,做各阶段的部分决策,最后形成整个决策方案 的最优方案。 • 动态决策问题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少,分为单目标动态决策和 多目标动态决策。动态决策问题同样也有确定型、风险型和 未确定型之分。 • 单目标确定型动态决策分析采用动态规划法。它是将一个大 的复杂问题分解为数个前后有序的阶段决策问题,分阶段实 行决策的“最优化”,进而最终实行“最优化”决策方案。 实现动态规划的方法有图解法、列表法和函数法。 • 单目标风险型动态决策分析采用决策树分析法。多阶段的决 策树就是在决策树图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决策点,而且这些决 策点是分阶段有序展开排列在决策树图中,即把第一阶段决 策树的有关末梢作为下一阶段决策树的根部,从而形成枝叶 繁茂的大树。
• 五、遗憾值法(后悔值分析法,大中小准则) • 遗憾值法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决策者制定决策后,如 果情况不能符合理想,必将感到遗憾。因此在决策 时把把每种自然状态的最大效益值定为该状态的理 想值,并将该状态的其他效益值与这个理想值相减, 所得的差值称为遗憾值。然后选取各方案的最大遗 憾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方案为决策方案。 • 由于未确定决策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同一 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决策过 程中,最好采用各种标准进行计算对比,把其中被 确认为最佳方案次数最多的方案作为最佳决策方案。
• 决策“硬”技术是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决策模型,选择 最优方案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它突出量化分析,它们 主要应用于微观决策、战术决策、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具有简明、精确、实用的特点。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 动态规划、库存论、决策树、排队论、成本效益分析等。 • 决策“软”技术是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行 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基础上,发挥各类专家集体智 慧和创造力的决策技术。其特征是经验、智慧和逻辑推 理,进行创造性思维。常用于战略决策、宏观决策、非 程序化问题的决策。主要的方法有德尔菲法、鱼骨图法、 类比法、集体思考法等。 • 人们将在科学决策理论指导下,建立在客观事物普遍规 律上,借助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的先进 手段,以信息为基础,正确有效地做出的最优决策,称 为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决策原则, 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做到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相结合。
第十一章 决策分析方法
小马哥
第一节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相结合
• 企业的经验管理者作为决策者,不仅要掌握决策的理 论、步骤和原则,而且必须熟练运用好各种决策分析 方法。 • 决策分析方法经历了从经验决策(凭个人经验和直觉 判断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做出的决策)到科学决策 的发展,即从质的分析向量的分析(建立在严格逻辑 论证和实验基础上的分析)的转化。二次大战以后, 决策方法发生了飞跃型的变化,在决策中将质的分析 与量的分析相结合,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 • 由于运筹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管理领域中 的应用,量的分析开始趋向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 化,人们称之为决策“硬技术”。质的分析也由单凭 个人经验和直觉判断决策技巧发展为决策“软”技术。
• 一、乐观法(大中大准则) • 乐观法的思想基础是对客观情况的发生总是抱乐观 的态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的决策准则是从每一个方案中找出最有 利的效益值,然后在这些最有利的效益值中,选取 一个效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 如果以损失值为依据的话,则应采取“小中小标准” 即找出每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损失值, 然后在所有最小损失值中,选取一个损失最小的方 案作为决策方案。 • 二、悲观法(小中大准则) • 悲观法的思想方法与乐观法相反,对客观情况总抱 悲观态度。它的决策准则是从每一个方案中找出最 不利的效益值,然后在这些最不利的效益值中,选 取一个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第六节盈亏分析法
• 盈亏分析法,又叫量本利分析法,它是在 企业经营管理中,用量、本、利三者的实 际资料,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确定企 业的保本点,进而分析有关因素的变动对 企业盈亏的影响。 •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分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 本与产品销售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见第十 二章。
第三节风险型决策分析
• 风险型决策分析就是根据几种不同自然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概率和某种决策 准则进行方案选择。它的分析对象是风险型决策。 • 风险型决策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 1.具有决策者期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 2.存在着不以决策者意志为转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是不可控 因素或叫状态变量(用Qj表示,Qj=1,2,3,…,n) • 3.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可行方案,也称决策变量(用Ai 表示i=2,3,…,m); • 4.不同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用wij表 示,wij=f(Ai,Qj)); • 5.各种自然状态未来出现的概率可以主观判断估计或根据客观资料统计计 算(用Pj表示,j=1,1,3,…,n); • 6.在风险决策中,同一决策方案在执行中会出现几种可能结果,风险决策 便有一个选择决策方案的标准问题,即决策准则。通常采用的标准有期望 值标准、边际概率标准和效用标准。
第二节确定型决策分析
• 根据对未来可能情况了解判断的程度,决策问题分为两种 类型,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 确定型决策分析,是指在一种未来确定的自然状态条件下, 比较可行方案效益结果,从中选择较优方案。它的分析对 象是确定想型决策问题,这类决策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 1.有一个希望达到的决策目标; • 2.未来有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或一组确定的约束条件; • 3.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可行方案; • 4.各可行方案在确定的自然状态或约束条件下的效益值可 以计算。 • 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应根据决策目标中设定的控制变量的 类型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动态分析法
• 在管理决策中,凡决策的问题只包含一下决策时 称为静态决策或单阶段决策;凡决策的问题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决策叫动态决策或多阶段决策(序 贯决策)。 动态决策有以下特点: 1.整个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可以划分为若干阶 段相关的部分决策问题,而每一阶段的部分决策 问题都可作为静态决策问题处理。 2.每一阶段的决策直接受到其上一阶段决策结果 的影响,即上一阶段所获得的最优方案及其效益 是下一阶段决策的基础。
• 三、系数法(折衷分析法) 系数法是介于乐观法和悲观法之间的一种决策方 法,即对未来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绝对悲观,而是从 中平衡。假设α为乐观系数,表示乐观程度 (0≤α≤1),则悲观系数为1-α。在决策中,以方案 中最有利的效益值乘以乐观系数α,以最不利的效 益值乘以悲观系数1-α,两项相加得到效益期望值, 然后选取具有最大效益期望值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 四、等可能法 • 等可能法的决策原则是,如果未来有几种自然状态, 那么就认为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然后按 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原则,求各方案的期望值来 进行决策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期望值标准的分析 期望值标准又称损益期望值标准,即根据不同方案的损益期望值,选取具有最大期望值或最小损失期望值的策略作为基 础方案。所谓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是指一个方案在各种不同自然状态下,以自然状态的出现概率为权数的加权损益值之 和。方案的损益期望值的计算公式为: (一)决策表分析法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将风险决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各方案的损益期望值用一个表格来表达,按最优期望值标准选择最佳 决策方案的方法。 (二)决策树分析法 决策树分析法是利用树形状态图,来分析和选择风险型决策问题最佳方案的一种方法。它的决策标准仍然是最优损益期 望值标准。 决策树是由下列各种符号组成的树枝形状的图形。其中: 方框表示决策点;圆圈表示机会点(又称状态节点);直线表示方案枝和概率枝;三角形表示每个备选方案在各自然状 态下的损益值,菱形框表示每个备选方案需要引入的附加条件。在方案选择过程中用剪枝符号删去淘汰方案。 (三)矩阵计算法 矩阵计算法就是通过矩阵形式,分析选择决策的最佳方案。 二、边际概率标准的分析 边际概率分析标准是利用边际分析原理,分析计算风险型决策问题的边际概率,据此为标准选择决策的最佳方案。 边际收入: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能售出而新增加的收入,用Ku来表示。 边际损失: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不能售出而造成的损失,用K0来表示。 边际概率,是使产品经营水平上边际收入期望值与边际损失期望值相等的新增单位产品售出的概率,它表示产品经营水 平上能够售出的最低概率。某产量水平上增加一单位产品能售出的概率为P0,那么不能售出的概率就是1—P0。 = 风险型决策中,按边际概率标准选择方案的步骤为: 根据风险型决策的已知条件,明确该决策的边际收入和边际损失,计算出边际概率。 根据已知市场需求条件和拟定满足需求的生产或订购备选方案的有关信息Ai,计算出个方案能售出的概率Pi. 将各方案能售出的概率Pi与边际概率P0比较,若备选方案中Ai能够售出的概率Pi= P0,则Ai为最佳方案。若 Pi> P0, 且最接近P0的Ai方案为最佳方案。 例子见书上418页例11-10。 三、效用标准的分析
• 一、离散型控制变量的决策分析 • 变量数目少的离散型决策分析:采用经济效益分析。即比较 各种决策方案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择其最优者即可。 • 当决策方案涉及到长期决策且需大量资金支出时,就要考虑 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时间价值分析的方法有终值法、现值 法、年金值法和偿还回收法。 • 变量数目多的离散型决策分析:采用线性规划法、目标规划 法和动态规划法。用这些方法进行决策,就是对目标要求和 具体的约束条件明确的实际决策问题,通过建立决策问题的 规划决策模型,然后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最优可行方案。 • 二、连续型控制变量的决策分析 • 连续型控制变量的方案有无穷多个,要选出最优方案,通常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连续型控制变量转换为离散型控制变 量;另一种是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