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历史的改革离不开战争,其中有一些经典的历史战争事件流传至今。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

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

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

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

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

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

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
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篇2:垓下之围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

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

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

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

”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

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

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

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

最后,项羽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

项羽笑道:“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能生还,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篇3:武王伐纣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

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


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

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篇4: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
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