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重、难点与关键:重点: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难点: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关键:时间单位的进率及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3课时)1、秒的认识………………………………………………………… 1课时2、时间的计算……………………………………………………… 1课时3、单元练习………………………………………………………… 1课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位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口算,是比较容易的,由于学生接触两位数的口算,尤其是先把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在头脑里留存两个数,这对学生来说与偶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口算思路。

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虽然比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还不够清楚,教师应讲清楚笔算法则,以启发性的思考提醒学生笔算加、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目标导向1、知识技能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5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算式上标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见教材第10页例1(1)下的思路图)。

师:39+44=这道题你们又是怎么想的?生1:我想44可以分成40和4,39+40=79,再算79+4=83。

生2:还可以将39分成30和9,44+30=74,74+9=83。

生3:39可以看作比40少1,44+40=84,再从84里减去多加的1等于83。

生4:30+40=70,4+9=13,70+13=83。

……师:我们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生1: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和一位数,另一个数先加整十数,再用得数加一位数,口算出最后结果。

生2:也可以先把它们中十位数字相加,再把个位数字相加两次的和相加就是最后的结果。

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真聪明!看来,口算时不论怎样拆数,都要想办法用整十数和另外的数相加,这样口算起来会容易很多。

【巩固应用】教材第10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说一说,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把减数看作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

教材没有给出具体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教材中结合有关学习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

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难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

过程设计【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世博会”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能再扫除一个障碍,去“世博会”的车就可以出发了。

【探究新知】1.教材例2,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11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②世博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先算65-50=15,再算15-4。

(2)先算65-40=25,再算25-8。

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3.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性的板书)4.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巩固应用】教材第1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说一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业设计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作业盒子1号,2号,3号群分层作业教学反思点并板书:满十进一。

(3)师:同学们会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了吗,那好我们来做几道题。

360+540310+280 170+280190+120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1)师:同学们真不错!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刚才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还提出了什么问题呢?生1:我们还提出了“下午比上午多卖多少个?”这个问题。

生2:列式是550-380=师:550-380等于多少,该怎样算呢?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结果吗?自己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2)反馈计算方法。

师:谁来汇报呀?生1:我们还是把550、380这些几百几十的数看成几十几个十,然后进行口算得出170。

生2: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对于这道笔算减法还有什么疑问?生可能问:为什么百位是1不是2?师强调:以前个位不够从十位退一当10,现在十位上5减8不够减,就从百位退一当10和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

最后算百位上是5减1等于4,4减3等于1。

现在我们知道了下午比上午多卖170个,反过来也可以说上午比下午少卖170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出重点——并板书:退一加十(3)练习。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460-320630-510 240-170360-280学生进行笔算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集体订正。

师:只要我们记住这些,计算的时候认真仔细些,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又对又快。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试看。

【巩固应用】教材第1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相同数位对齐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难点: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五、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7课时)1、毫米分米的认识………………… 2课时2、千米的认识………………… 3课时3、吨的认识………………… 2课时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能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1、加法………………………………………………………………3课时2、减法………………………………………………………………3课时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师:谁再来说一说三位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点名汇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