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与设计内容:本座桥梁地处广西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较高,雨量充足,雨季较长。
本次设计的桥梁属于一期建设范围。
提供1:2000现状地形图;本路段有大桥一座,中心桩号为:K0+750.00先张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梁桥,总跨180米,跨度采用9×20m,桥长192.0m,下部构造为柱式墩配桩基。
本路段主线共设涵洞2道,其中:钢筋砼圆管涵1道、倒虹吸1道。
涵洞结构类型和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汇水面积、水力性能、水文计算、地质情况、涵顶填土高度、沿线筑路材料分布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
从结构安全、保证农田灌溉和泄洪需要,尽量减小冲刷的角度出发。
钢筋砼圆管涵:孔径:1-1.5m;用途:灌溉、泄洪。
倒虹吸:孔径:1-1m;用途:过水。
二、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三、技术指标技术指标表四、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两岸高差较大,地势有起伏,地面标高为33.05~71.00,相对高差约为32m,未见岩石出露,拟建场地位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无区域性大断裂及地裂通过,经调查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域稳定性好,对桥梁施工期间及建成使用期间无影响。
桥梁主体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种类较简单,地面以下第一层为中砂,厚0.82m,汛期含沙率为7kg/m³;第二层粗砂含卵石土厚=1m;第三层土角砾含砂稍含土厚0.6m;第四层强风化泥岩,成土状,厚2m;第五层弱风化泥岩,棕红色,裂隙发育,厚2.2m;第六层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厚5m,以下为灰紫色砂岩。
两岸为棕红、紫色砂岩,风化程度不厉害,局部属碎块状,基本承载力为2500MPa。
桥位原始资料1、桥位河段的水面比降为1.2‰,河槽的糙率m=35.2 、经实地调查波浪推进长度D=3Km,h纵=0.95m,风速15m/s。
3、该地区汛期一般为七、八级风,风压为550pa。
4、无漂流物及通航要求。
5、洪雨季节一般为六、七、八、九、十月。
6、设计流量为57m3/s,设计水位为45.8m,设计流速为1.23m/s。
7、常水位为36m,桥址最低处标高为33.05m,地势较为平缓。
五、主要材料1、混凝土(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62.5,5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同一座桥的板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不得采用复合水泥或变质水泥。
(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
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预制空心板、铰缝采用C40,相应f ck=26.8MPa,f tk=2.40MPa,f cd=18.4MPa,f td=1.65MPa,E c=3.25×104MPa,重力密度γ=26.0kN/3m;现浇整体化混凝土层采用C40,相应f ck=26.8MPa,f tk=2.40MPa,f cd=18.4MPa,f td=1.65MPa,E c=3.25×104MPa,重力密度γ=25.0kN/3m;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γ=24.0kN/3m;混凝土中不得掺加粉煤灰。
2、普通钢材HRB335为热轧带肋钢筋,其主要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f sk=335MPa,f sd=280MPa,E s=2.0×105MPa;R235为热轧光圆钢筋,其主要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的规定,f sk=235MPa,f sd=195MPa,E s=2.1×105MPa;本图所用钢板为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1988)规定的Q235钢板。
3、预应力钢筋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φs15.2,公称直径φs=15.2 mm (7φ5.0),公称面积140.0mm2,标准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松弛率0.035,松弛系数0.3,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塑料波纹管),一端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值小于等于:6mm,。
空心板梁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夹片锚锚固体系,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锚具及其配套系列产品,同时采用匹配的千斤顶。
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并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规定。
波纹管采用对应锚具的塑料波纹管道,采用真空压浆技术。
体内预应力管道压浆浆体采用高性能无收缩防腐蚀灌浆剂,浆体内含有机渗透迁移性复合氨基醇类阻锈剂,浆体水灰比不大于0.35;浆体泌水率在拌和3小时后应小于2%,泌水在24小时之内应被浆体完全吸收;水泥浆搅拌及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小于35度;浆体稠度13~18秒;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大于17小时;浆体体积变化率应小于5%;7天龄期强度应>20MPa,28天龄期强度应>50MPa。
4、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寒冷地区的桥梁应采用天然橡胶制作的板式橡胶支座。
5、焊接材料钢构件焊接所用焊丝必须满足下列标准:GB/T 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 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
GB/T 14958-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焊接所用焊剂必须满足下列标准:GB/T 5293-1985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0-1990 低合金钢埋弧用焊剂(CO2气体纯度应大于 99.5%。
)6、伸缩缝桥台处采用80型钢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橡胶伸缩缝装置》(JT/T3271)的有关规定。
六、设计要点1、本通用图的结构体系为简支结构,桥面连续,按部分预应力A类(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不超过规定限值)构件设计。
2、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空心板桥的横向分布系数,支点按杠杆法计算,四分点到跨中按刚(铰)接板梁法计算荷载的横向分配系数,支点到四分点按直线内插求得。
3、对于同一翼缘长度(边板)、同一跨度、斜度及相同汽车荷载等级取不同的桥面宽度计算的最大横向分布系数作为设计控制数值。
4、成桥后按预制板与50mm现浇整体化混凝土层共同受力进行设计,未计入铰缝截面参与受力,但考虑铰缝联结作用。
5、计算时考虑竖向温度梯度按T1=14.0℃,T2=5.5℃;竖向日照反温差按T1=-7.0℃,T2=-2.75℃。
6、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1395 MPa。
7、计算收缩徐变时考虑存梁期为90天。
8、预应力损失计算的相关参数:张拉台座长度按50m计,一端张拉,钢筋回缩值取用6mm,预应力钢筋的松弛系数0.3,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间的加热养护温差取20℃。
9、一片空心板板端最大反力:10、桥墩及基础墩身采用。
桥墩基础采用双柱式,桩径1m,采用机械成孔;桩基础应嵌入完整中风化基岩面以下不小于3倍桩直径。
11、桥台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结构。
12、支座全桥台顶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支座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要求。
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
支座上、下面需设支座楔形块和支座垫石,将主梁梁底、台帽顶的纵横坡调整为水平面,以保证支座水平安装、水平支承传力。
13、桥面铺装车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桥面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4cm 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道桥聚氨酯防水涂料10cmC40钢筋混凝土调平层;七、施工要点有关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检验标准,除应严格按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相关条款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总体要求(1)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强度、弹模、收缩率、初凝时间等),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
(2)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凿毛清洁,确保新混凝土的结合,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
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
(3)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4)养护要求:混凝土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混凝土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
(5)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
(6)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
(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15℃)。
(8)混凝土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混凝土、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
(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
(11)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
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通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
(2)为了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