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故事》佛教经典故事(1):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佛教经典故事(2):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明白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必须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立刻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佛教经典故事(3):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经典故事(4):快乐之道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样回事呢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此刻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
我务必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职责。
没有理想、信念和职责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职责,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感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感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职责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此刻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务必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
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感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好处;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佛教经典故事(5):宋郊活蚁占大魁宋朝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
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
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
事后,有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风雨水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
到了科试时,兄弟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大阴德,好象以前救活数百万条生命。
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潜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生命。
郊就将救蚂蚁的事实说出。
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下!放榜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第一。
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名,以郊为第一名。
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佛教经典故事(6):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7):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齐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向闷声不响,最后最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个性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佛教经典故事(8):毛宝以放龟免溺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
之后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
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
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先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
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白龟报恩这就是当生的显报。
佛教经典故事(9):沙弥救蚁得高寿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明白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
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
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
原先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
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寿。
之后沙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佛教经典故事(10):孙真人救龙子传方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
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
之后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
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
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
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
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
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
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
命仆护送真人到家。
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
之后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
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佛教经典故事(11):寿禅师赎鳞虫得度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
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
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
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
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
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
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个性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佛教经典故事(12):大树仙人护栖怀鸟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
屏除杂念,修习禅定。
是时,正值冬天,气候十分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期望获得一些温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惟恐惊动鸟儿,因此盘膝打座,身体不敢摇动,让鸟儿无忧无惧安处怀中,等到翌日小鸟飞往别处栖止,仙人才出定。
慈悲爱护动物的心怀,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佛教经典故事(13):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理解,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理解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14):心境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此刻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佛教经典故事(15):修佛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16):惹尘埃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经典故事(17):天堂与地狱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白隐反问:你乃何人?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佛教经典故事(18):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