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重点整理集合了很多民间力量,在这表示感谢:国学、李帅、达聪、方枢、太宇、林晟。
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考出理想的成绩。
选择题: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的外科医生。
《刘涓子鬼遗方》由南齐医学家编制第一部外科专著。
牛皮鲜特点:皮损多是圆形或者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脊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疔特点:疮形虽小,但脚跟坚硬,犹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有颜面部、手足部、红丝疔(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串)烂疔(腐烂甚剧)气瘿特点:患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俗称“大脖子病”肉瘿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者双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瘰疬初期: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重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多无全身症状。
切开排脓方法: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点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避免伤血络;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乳房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面部沿自然纹理切开。
前列腺增生:1.脾肾气虚: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涩无力。
方剂:补中益气汤2.肾阴亏虚:小便频数不爽,尿少热赤,或闭塞不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黄,脉细数。
方剂:知柏地黄丸3.肾阳不足: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尿线变细,余沥不尽,尿程缩短,或点滴不爽,甚则尿闭不用;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
方剂:济生肾气丸脱疽临床特点: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坠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坠胀疼痛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II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名解:1.丹毒: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2.走黄:疔疮火毒炽盛,早起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功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其特点是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心烦作燥、神识昏愦等症。
3.内陷:为疮疡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内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其特点是肿疡隆起的疮顶忽然内陷,或溃疡腐脓未净而忽然干枯无脓,或脓净红活的疮面忽变光白板亮,同时伴邪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
4.肛裂: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
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
5.痈: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6.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包含阴证溃疡和阳证溃疡。
7.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一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
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填空与简答:1、乳房疾病:概论:乳房位于胸前第二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
由乳头、乳晕、乳窍、乳络、乳囊等部分组成。
与乳房有关的经络: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冲任。
有“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乳房疾病病因病机:实证:肝气郁结、胃热壅滞、痰瘀凝结、乳汁蓄积、外邪侵袭;虚证:肝肾不足。
乳房检查:最佳时间: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顺序: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或溢血。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乳痈:热毒入侵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初产妇多见。
以外吹乳痈多见,治疗以消为贵。
粉刺性乳痈:多在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
临床特点:乳头凹陷或溢液、乳房肿块、乳房部漏。
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乳晕部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部漏管。
治疗以首选中医药治疗。
乳癖: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治疗要点:止痛、消块、疑有恶变,手术切除。
乳衄:临床表现:乳晕区肿物:软,不黏连,活动度好;兼证:肝火偏旺,脾不统血。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切除病变乳管)、药物治疗为辅。
乳岩:临床表现:1无痛性肿块2乳头抬高、内陷,皮肤内陷(酒窝征)3皮肤水肿(橘皮征)4卫星肿块、溃烂5淋巴结转移、恶病质。
辅助检查:黄金组合:钼靶X线(首选)+超声+MRI外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是其发病机理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者,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拖。
发于多气少血之经者,气多则节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发于多气多血之经者,病多易溃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等等。
破伤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创伤和感受风毒这两个因素。
创伤后皮破血损,卫外失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通过经络血脉入里传肝,外风引发内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而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如不及时控制,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失和,经脉拘急不止,甚至造成呼吸。
循环衰竭和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
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中医治则:息风,镇痉,解毒。
西医治则:尽快清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毒素,有效的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防止并发症。
痈的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期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 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脓、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经骨,也不会造成内陷。
血栓性外痔: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有一触痛性肿物,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
检查时在肛缘皮肤表面有一暗紫色圆形硬节结,界限清楚,触按剧痛。
有时经3~5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而自愈。
中医外科学内治法总则:消法、托法、补法。
消法: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此法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期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
补法:此法用于溃疡后期,此时毒势已去,精神衰疲,气血虚弱,脓水清稀,肉芽灰白不实,疮口难敛。
1、走黄病因病机: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生疔之后,早期失治,不能控制毒势,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疔毒虽未鸱张,每得以直入营血;或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成走黄。
2、艾滋病预防:1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2加强型道德观念的教育,杜绝不洁性行为,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3禁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严格加强普通人群注射消毒管理,提倡使用一次性使用品。
4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分制品时一定要进行HIV 检测。
5严格选择供血者,HIV检测应作为供血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防止血源感染。
6艾滋病病人或HIV阳性者应避孕,已出生婴儿不用母乳喂养。
7加强入境检疫,严防艾滋病传入。
8加强心理治疗,制造良好环境,不歧视病人。
3、脓的形质:如脓稠厚者,为元气充盛,淡薄者,为元气较弱。
如先出黄白稠厚脓液,次出黄稠滋水,是将收敛佳象;若脓由稠厚转为稀薄,体质渐衰,为一时难敛。
脓的色泽:如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最是佳象;如黄浊质稠,色泽不净,为气火有余,尚属顺证;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
气血虽虚,未为败象;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之可能,如脓中夹有淤血者,为血络损伤。
脓的气味:一般略带腥味者,其质必稠,大多是顺证现象;脓液腥秽恶臭者,其质必薄,大多是逆证现象常为穿磨损骨之征。
其他犹如蟹沫者,为内膜已透,每多难治。
4、脓的形成机制:脓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产物,因皮肉之间热盛肉腐蒸酿而成。
及时正确辨别脓的有无、脓肿部位深浅,然后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
成脓的特点:1疼痛,阳证疮疡,因正邪交争剧烈,脓液积聚,脓腔张力不断增高,压迫周围组织而疼痛剧烈。
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老年体弱者应激力差,反应迟钝,痛感缓和,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脓感较甚。
3温度用手仔细触摸患部,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若为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外科理例》云:“按之牢硬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大软方是脓成。
”《疡医大全》又谓:“凡肿疡按之软隐者,随手而起者,为有脓;按之坚硬,虽按之有凹,不即随手起者,为脓尚未成。
”肿块已软为已成。
5、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按触法,用两手食指的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经反复多次及左右相互交替试验,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透光法,即以患指遮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然后注意观察患指部表面,若见其局部有深黑的色的阴影即为有脓。
不同部位的脓液积聚,其阴影可在其相应部位显现,此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的辩脓。
因其局部组织纤薄且能透光,如蛇眼疔、甲根后的脓液积聚,可在指甲根部见到轻度的遮暗。
蛇头疔脓液在骨膜部,沿指骨的行程有增强的阴影而周围清晰,在骨部时,沿着有黑色遮暗,并在感染区有明显的轮廓;在关节部时,则关节处有极少的遮暗;在腱鞘内时,有轻度遮暗,其行沿整个手指的掌面;全手指尖部,整个手指的脓肿则呈一片显著暗区。
点压法,在手指部,当病灶处脓液很少的情况下,可用点压法检查,简单易行。
用大头针或火柴头等小的圆钝物,在患部轻轻点压,如测得有局限性的剧痛点,即为可疑脓肿。
穿刺法,若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时,用按触法辩脓有困难,可直接采用注射器穿刺抽脓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辨别脓的有无,确定脓肿深度,而且还可以采集脓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操作时必须严格消毒,注意选择粗细适当的枕针头、进针角度、深度等。
选定痛点明显处为穿刺点,局麻后负压进针,边进边吸,若见脓液吸出,即确定脓肿部位,若一次穿刺无脓,可重复穿刺。
B超,B超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无损伤,可比较准确的确定脓肿部位,并协助判断脓肿大小,从而能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