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项修炼 论文

第五项修炼 论文

第五项修炼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班级:教育技术学1002 姓名:袁效宁内容摘要:《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

第五项修炼涉及个人和组织心智模式的转变,它深入到哲学的方法论层次,强调以企业全员学习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共同愿景下进行长期而终身的团队学习。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大学的公选课上,我第一次听到“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到底“学习型组织”是怎么回事呢?上了政管学院的教授的《第五项修炼》课后,我对“学习型组织”有比较强烈的兴趣,因此以“第五项修炼”为课题写了这篇论文。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于1990年伴随着彼得·圣吉博士《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问世,成为风靡世界的信息化时代管理新方法。

自1994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引起举国上下的普遍重视。

自从2004年国家十大部委联合下文号召“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员工”活动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提倡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等的活动,目前实业公司也都参与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热潮当中,在12月相继开展了主题演讲和主题论坛活动。

其实“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可以帮助个人对自身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五项修炼,因为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第五项修炼》涉及个人和组织心智模式的转变,它深入到哲学的方法论层次,强调以企业全员学习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共同愿景下进行长期而终身的团队学习。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

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修炼时需要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对于学习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型组织。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

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

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

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

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

“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

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别人的智慧,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

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学习,这显得非常重要。

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

当你真正在一个团队中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的自己的学习速度远远快于其他的学习方式。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

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

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自我超越——突破自我,终身学习序言指出,“自我超越”虽然是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有超乎此项目标的更高境界;它虽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超乎精神层面的纤发之上。

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

就如与作者长期共事的弗利慈所说的:“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个文比都有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诗歌、历史故事、陶器与雕刻等。

创造的欲望不会受信念、国籍、信条、学历或时间的限制。

这种冲动存在我们心中,它不限于艺术,可能涵括生命中的一切,从日常俗务到非常深奥的事情。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

但是自我超越不是你所拥有的某些能力,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

如作者所说的,真正的“自我超越”是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

改善心智模式——从新的角度看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具有巨大影响力是因为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如何认知周围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我们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

我们总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来看这个世界,而心智模式总是不完全的。

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不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以及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与检视。

不论是在为人还是在管理方面,如果心智模式不能改变以适应现实和需要,就会阻碍发展和进步。

所有新的管理理念或方法都会踢到“心智模式”这块隐在暗处的顽石。

因此,心智模式的修炼重新训练我们的自然倾向,以使我们从交谈中可以产生真正的学习,而非只是强化原有的看法。

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传统威权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组织的信条将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

健康的企业将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人们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任何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公司。

对个人或企业而言,培养运用心智模式的能力,必须学习新的技巧,和推动组织方面的革新,以利这些技巧能够经常练习与应用。

首先,他们必须把隐藏在企业重要问题背后的假设找出来。

其次,要发展面对面的学习技能。

这一训练最大的好处是增加企业生产力和解决人际问题,用反思和探询的技巧去处理人际问题,变适应性的学习为创造性的学习。

管理者必须运用反思和探询的技术,使组织内每个层次的人,在外部情况逼迫他们重新思考之前,摊出以及挑战自己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将阳光聚在一个焦点,便能产生火花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

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

今天,“愿景”对公司领导而言,是个熟悉的概念。

然而,大部分的愿景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强加诸组织上的。

这样的愿景,顶多博得服从而已,而不是成员真心的追求。

一个共同愿景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

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愿景被公司各个阶层的人真诚地分享,并凝聚了这些人的能量,在极端不同的人之中建立了一体感。

企业中的共同愿景会改变成员与组织间的关系,它不再是“他们的公司”,而是“我们的公司”。

共同愿景是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它产生一体感。

事实上,组织成员所共有的目的、愿景与价值观,是构成共识的基础。

公选课上,老师跟我们讲了马云与所有阿里巴巴人的远景目标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本质上看,这属于阿里巴巴和其员工建立的共同愿景。

50年代初,当索尼还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时,它宣称的目标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50年代市场占有率仅有9%,排名第6的菲利普默瑞公司确立的目标是打败RJR烟草公司,成为世界排名第一。

共同愿景是一种文化理念,它唤起人们的希望,工作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

如苹果电脑、福特等企业,他们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共同愿景所发挥的功能。

亨利·福特想要使一般人,不仅是有钱人能拥有自己的汽车;苹果的创始人则希望电脑能让个人更具力量。

这种更高的目的,根植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当中,也促使了企业的成功。

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

工作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这种更高的目的深植于组织的文化或行事作风之中,它使组织跳出庸俗、产生火花。

团队学习——思想的碰撞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认为,组织内部团体学习的三个关注面:1、深思复杂议题时,团体必须学习消除抵消和磨损力量,使得团体智力高于个人智力;2、需要既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

3、不可忽视团体成员在其他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进而培养其他学习型团队。

团体学习要精于运用“深度汇谈”和“讨论”,避开“习惯性防卫”(要么妥协要么争得你死我活,而不是建设性的探讨)。

系统思考就是寻求问题的真正原因,特别容易让人觉得是要遭到追究责任的指控,挑起自我防卫,影响团队学习。

古代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现代企业刮起了员工的“头脑风暴”,希望能激发出更有创意的想法。

朱正在短文《皮匠辨》中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

大约是说明群众的智慧吧,一个不如二人计嘛。

人多,各有各的经验,各有各的知识领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大家凑起来,互相补充、纠正,结果总会比较好。

一个再高明的人,总不免有他的局限性,他独自作出的决定往往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最准确的。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整体、动态、本质地思考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就应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