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篇章1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

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民族精神表现在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民族精神还要与“学习外国”结合起来。

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励青少年和全体国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一方面要学习、吸纳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优良传统。

应该让青少年学生看到我国存在的落后和差距。

无论是西方的欧美,还是东方的日本、印度等国,都有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也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要有“三个面向”的胸怀,以“三个面向”为目标,教育和激励青少年。

邓小平说:“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只有在“三个面向”和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把握民族精神,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篇章2."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篇章3一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仅是指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能提“弘扬民族精神”。

二是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极、落后,甚至粗俗、劣根的一面,应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是一个充满优弱长短的两面体,如果说前者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优良传统”,那么后者就是近代先驱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

三是民族精神作为研究的对象,应如实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态。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华夏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的雄峙于世界的东方!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逐渐地成为了一个地球村。

中华民族也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相遇,其中有冲突,也有交融。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生活、思想和语言等。

正是在这种中西民族冲撞的时候,许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中华民族精神是否具有其优越性?它是否要被西方的民族精神所同化?对此问题有不同的回答,主要有所谓的保守派和西化派。

但解决问题的真正的道路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深思中华民族精神自身的本性。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民众概念。

因此民族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自然性的,如同人们所说的被“大地”和“鲜血”所规定。

民族必须宽广地理解为文化性的,这就是说一个民族在根本上是被思想和精神所铸造的。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个民族就表现为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

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编辑本段内涵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

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

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

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

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

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

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

其实,西方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西方的智慧。

古希腊的智慧结晶为《荷马史诗》,它要人成为英雄。

所谓英雄具有如下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中世纪的智慧表达于《新约全书》,它要人成为圣人。

作为圣人的美德就是:信仰、希望和博爱。

近代的智慧见于卢梭等人的著作,它要人成为公民,也就是自由人。

一个公民的基本美德为: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不同时代的智慧铸造了西方人的民族精神。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智慧。

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道禅(佛)的思想当中。

儒家主要是主张仁爱天下。

它要人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而爱天下大众,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的箴言。

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规范。

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

它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归自然,让人性得到自由成长。

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却生根、开花和结果。

佛教宣扬的悲智双运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

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

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禅(佛)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考和言说,从而陶冶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

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

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

对它任何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批判地对待中华民族精神。

所谓批判就是区分,也就是说要判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这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

与发扬传统的同时,是面向世界。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

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准备。

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

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