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思考
【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而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是高中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把模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挖掘数学认识问题的动机、内在的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情节做为主体的教学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具有一定色彩的、具有形象性的场景,比如:课内游戏、角色扮演、榜样学习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与学生一起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的概念、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其兴趣和内在情感。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情景教学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勇于探索,大胆发散思维。
因此,情景教学在数学中的开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
此外,情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构思,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因此,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
开展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提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数学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样的,学生在遇到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时,也可以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与老师、同学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问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激发,使之获得问题的答案与更多的知识,从而增强其发现问题的欲望和好奇感,使学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内容要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高中教师还应大量运用情境模式教学,将学生们带入一个活学活用的情境中,让他们加深对数学理念的认知、数学公式的记忆,不仅要学会如何思考数学问题,还要在问题中学会如何寻找答案,从而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与想要学习的迫切性。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时,可设计如下银行复利存款问题作为背景:21世纪国家提出人人都享有保险,有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不同的保险,如分红险、教育险、理财险等,以某同学购买的从1岁起每年交1万,连交20年,到60岁以后每年领取5万元的退休金,同时前20年每年返还1000元的险种为例,要求同学们将买保险和存银行利率为4%且活到80岁作比较,究竟是保险公司赚钱呢,还是同学获利多?待学生稍思考后,数学教师可点明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好几百万的差距,学生大
惊,由此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因此迫切想了解所学内容,这就为新课讲授创造了心理条件。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加强学生数学体验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高中生对于其中的某些数学理论及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及发生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两数之和的平方、立方展开式,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这些展开式的项数、次数、系数等基本特征,进而启迪学生由此导出“二项式定理”的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归纳总结加以证明。
此外,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才能将公式记得更为牢固,并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兴趣。
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自己找出长方体的线和线、点和线、线和面、面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感性认知,便于深入理解几何定理和定义,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知识,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联想能力。
可见,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获取真实的数学体验。
(三)组织教学活动,构建活动情境
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数学教学相关的活动,营造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教师需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现实例
子,从原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托尔斯泰曾指出:强制成就不了成功的教学,最好的途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欲望。
教师精心组织的一些游戏活动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求和知识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白纸对折的游戏。
教师将教学内容包含在游戏中或者巧妙营造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实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时,现实情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系到数学概念和方法上去,同时还能得到新知,反过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时,可以给出姚明在nba赛场上连续8年的场均得分,成等差数列增长。
然后由教师提问:经统计,姚明在nba赛场上的场均得分如下6、8、10……试归纳第9年,他场均得分是多少分?一讲到学生关心的“火箭队”和“姚明”,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增加了课堂活力。
结语总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特点,合理创设出具有较好教育功能的情境,让情景创设服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李俊红.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云南师
范大学 2005
[2] 张竹萍.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3] 王莉芹. 数学学习中情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 栾庆芳. 数学情境教学对初中生数学情感的影响研究[d]. 扬州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