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保康三中的历史学科教师卢春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册书,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体例与主线、教材整体框架结构、内容标准、知识结构与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与价值体系、教学重点及策略、教学难点及策略、考试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加以讲解。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先谈一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本册书主要学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教材的编写要求上强调学生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基本认知,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中国人民为摆脱屈辱命运的奋斗历程,在学习中体会先辈们为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教材课程的编写上,本册书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写,遵循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这条主线,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比较全面的再现了这段历史。

二.说学情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他们正处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时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历史事件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下来,我将以单元讲解的形式谈谈对本册书教学过程的想法。

1.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重点要掌握几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本册书的开篇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开始构建起对本册书知识框架体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鸦片战争》这课中,就需要学生理解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后为什么中国的社会性质会发生变化?所以我准备了很多相应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学习难点就是怎样使学生理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确实费了一番功夫,学生对社会性质这一理念的认识程度不够是最大的阻碍因素,这也使我对接下来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要求。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重点要掌握几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在构建起对本单元知识框架体系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这课中,就需要学生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后为什么会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我准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去理解,使学生产生自发认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本课的学习难点就是怎样使学生理解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突破这一难点时,学生对社会性质这一理念的认识程度一定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使学生们在进一步理解时有了更好的表现。

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统治等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进行革命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再到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中,向学生们展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在构建起对本单元知识框架体系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例如在《中华民国的创建》这课中,就需要学生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艰辛与坎坷,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内容,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去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创建过程中的不易,培养学生的如何去爱护我们的国家,这也是我希望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们能够切实感受到信息。

4.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部分,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将要如何去继续发展?本单元正是从这一点进行切入,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细细品味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怎样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这课中,就需要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内容,我计划借用电影片段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方式去直观理解这一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在本单元学习中能够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学有所获。

5.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国共合作展开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等内容。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重点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走上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构建起对这一内容知识框架体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课中,就需要学生把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出现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影响,所以我计划准备相应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做好准备,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6.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从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战争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我们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对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它值得被我们去铭记,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记住相关史实,更要正确去理解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样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好的去把握方向,切实抓好学生的主观认识。

7.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在于如何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在历史发展中所带来的影响,这场战争是一场内战,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一场战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知识,这个过程中也要学生明白国家统一对于我们祖国发展的重要性。

8.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本单元中对从晚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进行讲述。

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教育发展的变化的了解,使学生能更好的感受这段历史巨大的社会变化,较为全面的客观了解本单元知识。

四.说教学策略1.培养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要学生基本掌握读图、识图、阅读与叙述能力,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归纳、概括、列举能力,发展其比较能力与综合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保证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

2.构建情感与价值观体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完成本册书的学习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时期的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不断强化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与增强国防意识。

3.突破重难点策略:我认为在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1)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的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以便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

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全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的,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干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巧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发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接洽实际。

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教师要精确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主动有效的去解决,而不要带有应付性的态度去应付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3)在长期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以为“导”、“联”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最有效的方法。

善于引导。

善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发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

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议了引导手腕的多样性。

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

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议了教师引导方法需要多变。

所以,教师须多备几手“导”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讲故事法、观看影视法、类比法等。

4.考试应对策略:策略一:夯实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在考试中成绩高低的“晴雨表”,只有切实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把握成绩,所以对于该记的就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例如重要的年代、标志性事件、基础知识点等;策略二:拓展思路,想要牢记基础知识,除了要背诵之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对每课内容做好笔记,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策略三:搞好全方位复习,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要更有效的去巩固,那么复习就尤为重要,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课课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这样的复习构架,帮助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策略四:要求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熟悉知识更要会运用知识,在考试中,谨慎审题,注意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书写答案时使用历史术语,是学生在考试时一定要掌握的答题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策略五:加强练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在实际的使用中才能发现不足,所以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