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中考文言文模拟考试

初三中考文言文模拟考试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9、本文选自西汉__ __(人名)编订的《___ __ _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明日..不如。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这句看似平淡的交待,为下文邹忌的“三问”做了铺垫。

B、“朝服农冠,窥镜”—句中的“窥”字,暗示出邹忌很不自信,所以只敢偷偷照子。

C、邹忌妻子的回答,语气肯定,毫不怀疑,下文的“私我”与之相应。

D、“妻”、“妾”和“客”对邹忌的赞扬和邹忌见到徐公的切身感受形成反差,从而引发了邹忌的思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甘戊使于齐,渡河。

船人曰:“河水狭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骐骥騄駬①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函,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说苑杂言》,有删改)注:①骐骥騄駬:指良马。

②斤斧:刀斧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甘茂使.于齐( ) (2)说.千乘之君(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如它们捕捉老鼠,还比不上小猫B、假如它们捕捉老鼠,曾经比不过小猫C、让它们捕捉老鼠,还比不上小猫D、让它们捕捉老鼠,曾经比不过小猫14、根据文章,甘茂剑齐国去的任务是(摘录文中语句回答)(2分)15、甘茂的一需话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3分)(三)(8分)9.(2分,每空1分)刘向战国策10.(3分)第二天,徐公来访(或: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他,自认为比不上徐公英俊(“漂亮”亦可)。

(关键词:“明日”,“孰”。

补出主语)11.(3分)B(四)(12分)12.(4分,各2分)(1)出使 (2)说服(游说、劝说)13. C(3分)14.(2分)为王者之说(“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亦可)。

抄错1字扣1分,至多扣1分;若答成“能为王者之说”,扣1分;只答“说千乘之君”不扣分。

15.(3分)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大致意思对即可)16.(3分)辩论;探究(辨析、研究、探索)17.(4分)有许多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创新思想;为什么中国古人没能把这些远早于西方的科学启蒙思想变为科学理论呢?18.(4分)引用论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对创新思维起到了束缚作用。

19.(6分)(1)教育制度的改革,(2)相关各方在思想认识上的转变20.(3分) C(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本文选自国别体史书___ 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对本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了大王受蒙蔽的程度。

B、第二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C、第三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D、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直率的贤臣和虚心的明君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阅读下文,完成17-15题(12分)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岳父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②。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窥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③,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率(lǜ):标准。

③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好:(2)遽.抚掌曰遽:___ 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窥之.。

1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读书佐酒”的意思是指边读书边喝酒。

B、从子安读书习惯中看出他读书的全神贯注。

C、从岳父“深以为疑”到“大笑”的变化中可看出他对苏子美饮酒的赞赏。

D、从苏子美两次为张良“满饮一大白”的举动中看出他对张良的赞美之情。

15、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 ____人。

(2分)(三)课内文言文(8分)9.《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2分)10.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实在太厉害了。

(关键词:蔽、甚各1分,句于通顺1分)(3分)11. C (3分)(四)课外文言文(12分)12.(1)喜欢 (2)立即,赶快(每格2分,共4分)13.杜祁公很怀疑这件事,派家中的晚辈秘密偷看他。

(关键词:使窥之)(3分)14.B (3分)15.豪爽(1分)爱喝酒好读书(1分,两者写到1点即可)(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上文作者是(朝代)的 (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注意加点词的翻译)(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2段描写桃花源的宁静祥和,展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

B、第3段叙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桃花源良好的社会风尚。

C、第5段补叙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只是人们的幻想。

D、文章叙述武陵人探访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雏雀逐猫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①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愤攫②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

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注释】①出,出去。

②攫,抓取。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4分)⑴每进益.怒()⑵不胜,反.奔入室()13.对文章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哀愁地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寻找猫。

B、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那只猫。

C、它的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D、它的小麻雀绕着房子啁啾的一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三)9.晋陶渊明10.村中其他的人都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做客(关键词:余、延、其)11.C(四)12.(1)上前 (2)前进取胜/胜利/战胜13.B14.叫着向猫进攻不停地寻找猫报仇15.愤怒(痛恨、搏击)思念不舍(依恋)(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9-11题(8分)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____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______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吴季子挂剑墓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

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④【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

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

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

②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

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

嗣,继承。

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_。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三)(8分)9.(2分)战国(1分)《庄子·秋水》(《庄子》)(1分)10.(3分)我还是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11.(3分)A(四)(12分)12.(4分)(1)观赏(看)(2分)(2)答应(应允,许诺)(2分)13.(2分)C14.(2分)季子为有上国之使15.(4分)讲诚信(讲信用,诚信)心里答应过给徐君宝剑,出使归来后兑现了承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