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3—4日,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截至6日5时,上述地区积雪深度10~15厘米,局地超过20厘米。
据气象部门预测,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6日2时天气系统图和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变化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场主要分布特征,指出图示强大气压中心对我国降雪地区的影响。
(2)指出图示气压形势下新疆各地区的天气特征。
(3)分析图示情况下甘肃中部地区的天气状况。
(4)指出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位置差异,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特征:图示区域主要为强大的高压控制(高压中心在1065百帕以上),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图示区域北部);高压中心西南、东南各分布有一个覆盖区域广阔的高压脊;宁夏、陕西及东南一带有弱低压存在。
影响:强大的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推动作用强,加剧强冷空气南下速度,使得暖湿空气急剧抬升,剧烈降温,可能产生暴雪。
(2)天气特征:晴朗干燥,寒冷异常,阿尔泰地区盛行强大东北风,盆地地区北风较弱。
(3)该区域在冷锋控制之下,阴天,盛行强大的北风(西北风);剧烈降温,产生强降雪。
(4)区别:与1951—1980年降雪区域相比,1981—2015年降雪南界向北移动。
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偏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3.下图是2016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3)说出图中A地附近的气压值范围及控制该地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
(4)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
(1)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3)A地气压值范围:1080-1085百帕之间,气流特征: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垂直气流下沉。
(4)寒潮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4.读下列2011年11月某日的我国地面天气图(上图)和我国夏秋季节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A处附近气压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图中冷锋在南下的过程中对B地造成了较严重的冷冻灾害,说出该冷冻灾害对B所在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分)
(3)比较图中冷锋经过B、C两地时所表现天气特征的不同点。
(4分)(4)如果天气系统D在北上的过程中又恰好遇到冷锋南下,请说出在相遇之处和两天气系统所影响的其他地区相比突出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1)数值大、等压线闭合。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冬天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冷气流(北冰洋南下冷气流)在此堆积。
(4分)
(2)破坏农业的基础设施;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影响牧场(3分)
(3)B的降温幅度比C大;B的风力比C大;B地降水时间比C短;降水量量比C少,降水形式上可能有差异。
(4分)
(4)降温幅度大;北风更强;台风北部吹偏北风,加剧了冷空气的北风(冷空气和台风间气压差更大);降水时间变长,强度和雨量都增大,因为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变慢,台风的上升运动更强。
(7分)
5.(2011·福建高三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做出预报。
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的位置。
(1)简述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参考答案:
(1)位于北半球。
A处风向向右发生偏转(锋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2)在冷锋过境前为偏南风,过境后为西北风;风速变大。
(3)当气旋强度不变,由陆地移到海面时,(由于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加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
6.(2013·福建高一期末)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
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的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移动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参考答案:
(1)1 010~1 015 hPa。
(2)气旋(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