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考试大纲》要求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
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学情分析】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文言文阅读和论语阅读的知识2、通过反馈进一步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答能力,提升正确率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一、练习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驰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碑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3分)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A.①②⑥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④⑤⑥[答案] B[解析] B中的第一句表现了周维城孝敬父亲的“美好德行”,第三句表现了周维城孝敬母亲的“美好德行”,第五句表现了周维城宽容他人的“美好德行”。
第二句说的是“老人”,不是周维城;第四句说的是周维城做生意致富和三个儿子的情况,不是“美好德行”;第六句说的是焦翁,不是周维城。
二、考点复习【相关举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周者,南阳杜衍人。
义纵为南阳守,以为爪牙,举为廷尉史。
事张汤,汤数言其无害,至御史。
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
奏事中上意,任用,与减宣①相编,更为中丞十余岁。
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
宣为左内史,周为延尉,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
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客有让“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
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
郡吏大府举之廷尉②,一岁至千余章。
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
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
于是闻有逮皆亡匿。
狱久者至更数赦十有余岁而相告言,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
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余人。
周中废,后为执金吾,逐盗,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天子以为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
家两子,夹河为守。
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
杜周初征为廷史,有一马,且不全;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
(《史记·酷吏列传》)[注]①也是一个有名的酷吏。
②“郡吏,郡太守也。
”“举之廷尉,以章劾付廷尉治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杜周酷吏本色的一组是( )A.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B.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C.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D.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点拨]A项“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上是说“诏狱”多的客观事实,“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中的行为主体是“吏”,而不是杜周,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B项“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是杜周手下的“吏”对犯案人的诬陷,“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中的“其”如果认真分析就会看出所指代的是杜周的两个儿子,应注意前句的省略主语和后句“其”的指代对象。
C项“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中的桑弘羊是当时的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理财高手,皇帝的信臣,皇后的昆弟子的身份更是非常寻常,但是杜周“捕治”“刻深”,酷吏本色暴露无遗,“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其残暴更是有目可见,该项符合题目要求。
D项“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是交待杜周深受减宣与张汤二人的影响,但是又比减、张二人“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善候伺”,这并不是直接表现杜周的酷吏本色。
答案为C。
[解读]这是高考的必考点,解答的关键在于仔细地审清题干要求的“直接”两字和“酷吏本色”两处限制,理解分析,全面比较,答案就明白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周在义纵和张汤手下任职时受到两人的赏识。
又因为上奏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官职一升再升。
B.杜周当廷尉时,他治理政事仿效张汤,并且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断案只是以皇上的好恶为标准,他的这种做法受到当时人的批评。
C.到杜周当了廷尉,很多二千石一级的官员被拘捕。
案犯被押到京师会审时,杜周就要求犯人按着罪状上说的来招供,如不服,他就用刑具拷打定案。
D.杜周开始当官时家里很困难,等到他长久当官,位列三公,子孙都当了高官,家中钱财积累数目多达亿万。
[点拨]本题依照原文的顺序将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对照分析。
A项中的内容在第一段,说的是杜周受到了义纵和张汤两人的赏识,又因为上奏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官职一升再升,在原文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B项杜周受到当时人批评的原因,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他治理政事仿效张汤,并且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断案只是以皇上的好恶为标准,符合原文意思。
C项并不是说“杜周”就要求犯人按着罪状上说的来招供,如不服,他就动用刑具拷打定案,而是他手下的“吏”的作法,应注意人物的对象。
D项原文中“杜周初征为廷史,有一马,且不全”可作为杜周开始当官是家里很穷的依据,“等到他长久当官,位列三公,子孙都当了高官,家中的钱财积累数目多达亿万”,结合文后语句的理解便可明白。
答案为C。
[解读]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级,也是高考的必要内容,常考不变。
解答此类题目,整体理解是基础,对照分析是关键。
三、方法总结1、采用分步阅读法,形成整体意识。
第一步,粗读文章,大体了解文中所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第二步,先排除“死”字(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再分析“关系”(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与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第三步,扫清障碍(文中加点的字、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是理解的障碍,也是文后的命题依据),筛选概括,准确答题。
2、明确题旨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4、直接采用对应、排除、比较等方法排除误项干扰5、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抓关键语句。
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
6、明确筛选指向。
【板书设计】紧扣题目紧扣文本紧扣知识点【布置作业】A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注]广柳车:供运输用的大牛车。
轺车:轻便的小马车。
1.朱家对滕公谈话的内容,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忌恨壮士,逼得他去帮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墓的缘故B.臣下为主子效劳,这是他的职责,季布为项羽困迫刘邦,不当追究C.正因为季布很贤能,这才引起皇上的忌恨D.对季布追捕过急,实际上是逼他去帮助敌国【答案】1.C(“很贤能”错,是因为“数窘汉王”)B类: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善于用兵,而又能刚能柔,身受屈辱,隐忍以待。
B.朱家要救季布有两种办法:一是送他到匈奴或南越,这势必要帮他们侵扰中原;二是请刘邦赦免他,则自己要冒灭族的危险。
冒险用第二种办法,说明朱家明大义。
C.高祖起初悬赏捉拿季布,是因为季布为项籍、项羽叔侄所用,并多次使他困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