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与农业发展分析
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与农业发展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两国农业的发展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分析
1. 自然资源丰富 塔吉克斯坦属大陆性气候,
2
光热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 6 000 ̄8 000MJ/m ,年 日照时数为 2 500 ̄3 000h,年均气温在 15.4℃ , ≥ 10℃年积温为 4 500℃左右,尤其是南部的哈特隆州 由于纬度低,≥10℃年积温高达 5 800 ̄6 000℃,是 塔吉克斯坦第一大农业生产区 。 塔吉克斯坦季节气 温变化明显,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40℃,冬季最低气 温 - 20℃,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 2~5℃;最热月 7
2 [1]
月平均气温为 23 ~30℃ [3],同时南北温差较大,北 部的苦盏地区年均气温在 14.7℃ 左右,而南部的哈 特隆州年均气温高达 16.5℃ ,特别是冬季南北两地 月平均气温差可达 4℃ 。 塔吉克斯坦不但拥有良好 的光热资源,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 塔吉克斯 坦拥有的水资源总量为中亚 5 国之首,年地表水总 量为 52.2 亿 m3,超过 500km 长的河流有 4 条,有 9 个较大的水库,库容在 0.028 ̄10.5km3 之间,其中 最大的 2 个水库是北部的凯拉库姆水库和中部的 努列克水库。塔吉克斯坦地下水预计总蕴藏量 6 972km3,地下水平均年抽取量 2.4km3,境内地下水 资源便于开发, 70% 以上的耕地可以得到河水和地 下水的灌溉 [4]。 但塔吉克斯坦年降水量较少,只有 150~250mm,在西南部的哈特隆州少量低山地及一 些地势较高的谷地,年降水量可达到 350 ~700mm, 全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夏秋两季气候 干燥,降水量仅 70mm 左右 。 相对于丰富的光 、 热 和水资源,塔吉克斯坦的土地资源就相对稀缺,农
67.3 万 hm ,比 1991 年减少了 16.4% ,同时加之塔
2
吉克斯坦人口剧增,人均耕地面积从 1991 年的 0.17 hm 减少到 2010 年的 0.09 hm ,当前塔吉克斯坦人
2 2
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1/2。 2. 社会资源匮乏 社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资源 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化肥是社会资源中非常重 要的一项资源,据 FAO 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 的总份额中占 40% ~60% 。 苏联解体前,苏联工业 发达使塔吉克斯坦化肥的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 用量,年使用量在 15 万  ̄20 万 t,但是从 1991 年塔 吉克斯坦独立后,化肥使用量急剧下滑,由 1991 年 的 15 万 t 减少到 1994 年的 6 万 t,此后基本维持在 5 万 t 左右, 2010 年塔吉克斯坦化肥的使用量仅为 4.5 万 t,平均每公顷用量为 60kg,是世界平均用量 的 1/2,是中国平均用量的 1/6。 化肥用量少的原因 之一就是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工业薄弱,化肥生产能 力较低,加之近年农资上涨 、 农民收入低等因素造 成了化肥使用量的减少。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提高 劳动生产率 、 提高农业产出率的重要手段 。 由表 1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延续,塔吉克斯坦的各种农机 具数量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增加,反而均呈减少 趋势。1991 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机械拥有量最高,拖 拉机达到 3.7 万辆,平均千公顷耕地拥有 46 辆,是 同时期美国的 2 倍,播种机 、 收割机等农机数量也 达到发达国家千公顷耕地拥有量水平 。 然而到了 2010 年塔吉克斯坦拖拉机保有量只有 1.36 万辆,较 1991 年减少了 67%,播种机、谷物收获机和采棉机 -120-
World Agriculture
2013.4 (总 408 )
250 相对 1965 年变化率 ( % ) 200 150 100 50 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年 份
1990
1995
Hale Waihona Puke 200020052010
图 1 1965—2010 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总产量变化趋势
面积最小的国家,该国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业 自然资源丰富,使得塔吉克斯坦农业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都是国家主要的经济部门,历年农业生产总 值占全国 GDP 的 1/4。 另外塔吉克斯坦和中国新疆 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和地区,同属典型的大陆 性气候,两地在农业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2]
,因此分析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entral Asi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56# !!1234!0
笮
牛海生 1
克玉木 · 米吉 提 1
徐文修 1
赛尔达洛夫 · M2
塔吉克斯坦位于北纬 36° 40′ ~41° 05′ ,东经 67° 31′ ~75° 14′ ,是中亚东南部的内陆高山国家,与阿 富汗、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接壤 。 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 14.31 万 km ,是中亚 5 国国土
World Agriculture
2013.4 (总 408 )
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与 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 : 本 文 在 分析 了 塔吉克斯坦 农业 资源 的 基 础 上 , 从 农业 政 策 、 农业 贸易 以 及 种 植 业结 构 调 整 等 角 度对 塔吉克斯坦 农业的发展 进行 了 阐 述 , 提出了 充 分 利 用农业 资 源 , 扩 大 棉花 、 蔬菜 等 经 济 作物种 植 面 积 , 与 中国 新 疆 开 展农业科技合 作 , 从而 不 断 提高 塔吉克斯坦 农业 综 合生产能力的建 议 。 关键词 : 塔吉克斯坦 ; 农业 资源 ; 农业发展 ; 建 议
基金项目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10DFA92720-13 )。 作者简介 : 牛海生 (1988 —), 男 , 硕 士 , 主 要 从 事 耕 作 制 度 研 究 , E-mail : nbalaoniuai@ ; 徐文修 (1962 —), 女 ,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研究 , E-mail : xjxwx@sina.
二、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分析
根据 1965—2010 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总产量变化 趋势图 ( 图2 ),可将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历程划分 为 3 个阶段。1965—1990 年是农业平稳增长的第一 阶段,塔吉克斯坦一直是苏联重要的农产品原料供 应地,尤其是棉花 。因此,在此阶段苏联向塔吉克 斯坦投入了大量的农业物资,保障了农业总产量的 稳定增长。但从 1991—1997 年农业进入了急剧下滑 的第二阶段,由于受到苏联解体和国内动乱的双重 打击,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农业 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97 年农业总产值降到历史 最低点,比 1991 年减少了 50%,棉花总产量减少了 57%,蔬菜总产量减少了 45%,在这严峻的状况下, 塔吉克斯坦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使农业自 1998 年开始进入了快速恢复的第三阶段,
截至 2010 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总产值达到了 32.29 亿 美元较 1997 年增长 15 倍,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 达 到 了 历 史 最 高 的 125 万 t 和 190 万 t, 分 别 比 1997 年增加了 2 倍和 4 倍,籽棉总产量稍降达到 31 万 t。总产量的不断提高得益于主要作物单产水平的 提高。由表 2 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主要作物单 产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 2004 年之后作物单 产水平提高较为明显,到 2010 年小麦和蔬菜单产分 别达 2 503.0kg/hm2 和 24 710.0kg/hm2,是 1997 年产 量 的 1.97 倍 和 2.01 倍 , 同 时 籽 棉 单 产 也 增 长 了 18% 。 塔吉克斯坦农业快速恢复的原因是塔吉克斯 坦采取的一系列农业恢复措施,而在这些措施中农 业政策、农业贸易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塔吉克斯 坦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塔吉克斯坦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塔吉克斯 坦农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1991 年苏联解体迫使 塔吉克斯坦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来帮助本国农 业发展,主要的农业政策是土地经营权的转变。 1992 年,塔吉克斯坦按照 《 土地改革法 》 的规定, 把大部分的山坡土地转让给了私营部门农户, 1995
com。
通讯作者 : 徐文修 。
-119-
2013.4 ( 总 408 )
World Agriculture
!! !"#$%&’()*+,-./0
!"!#$% &’ ( * 1 3 ) + 2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