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一、苗期管理
1、早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补苗可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在幼苗3—5叶时移,选壮苗,带湿土整体移栽。

2、间苗、定苗。

早间苗、定苗可避免幼苗生长拥挤,互相遮光,争夺养分,有利于壮苗。

俗话说“三叶间,五叶定”,间苗、定苗时尽量拔除病苗、杂苗和弱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3、中耕松土,促根壮苗。

中耕松土能起到保温、保水,增加土壤通气性等作用,正如农经说的“锄头之上有三宝,发苗、防旱又防涝”,是促使幼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二、穗期管理
1、重施穗肥。

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十分旺盛,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应肥水齐攻,穗肥用量可在总施肥量的70%,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可施用40公斤尿素。

2、中耕培土,防倒伏。

拔节孕穗后,植株逐渐高大,遇大风雨易倒伏,应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支持根迅速入土,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中耕培土可结合施穗肥进行。

3、注意抗旱、防涝。

此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又正值高温天气,蒸腾作用、光合作用都较强,需要大量水分,如果缺水,将会影响雌、雄穗分化发育,造成抽雄吐丝困难、授粉受精不良,形成缺粒秃顶,灌浆受阻,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因此,遇旱应及时灌水抗旱。

如遇大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强土壤通气性,否则会削
弱根系的吸收作用,导致空秆倒伏。

三、清沟沥水,适时中耕
玉米生长中后期,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根际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有资料表明,玉米在抽雄前后一般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甚明显,积水3天减产30%,积水5天减产40%。

因此,一旦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温湿度,旱地力争在24小时排除田间积水,促使植株恢复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中耕要在雨后、地面泛白时进行,眼下正值中耕适宜时期。

中耕可以散去土壤多余水分,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根际环境,帮助根系恢复生机,增强活力。

四、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40%乙莠水悬浮剂(乙阿合剂)该药剂是玉米田专用特效草剂,对玉米田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千金子、画眉草、早熟禾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龙葵、仓耳、鳢肠、马齿苋、铁苋菜、繁缕、匾蓄、地肤、飞廉、小白酒草、鸭跖草等都有极好的防除效果,对莎草杂草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药不仅除草谱广,而且杀草活性高,使用期长,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小麦等都很安全,在玉米播后苗前到玉米出苗后杂草3叶期之前,每分顷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华北夏玉米2250~3000克,
华北春玉米2250~3750克,东北春玉米4500—6000克,加水750升左右,均匀喷雾,田间持效期50—60天,一次用药便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

五、去除弱、病、劣株和玉米无效果穗
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弱株、劣株严重影响通风透光,而且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

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群众叫“瞎棒”。

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六、施肥量
玉米氮肥应分次施用,基肥和大喇叭口期各占1/2,磷、钾肥作基肥施用,基施锌肥(硫酸锌)15.0—22.5kg/bm2。

倡配合施用有机肥或实行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不仅可提供完全营养,而且对改良砂姜黑土不良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耕作性质以及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
境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玉米7,50~9.75t/hm2的施肥方案规定,目标产量7.5t/hm2。

土壤基础产量2.25~3.75t/hm2,净增产量3.75~5.25dam2,需施氮180.o~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okg/hm2、氧化钾90~120kg/hm2;目标产量8.25t/hm2,土壤基础产量3.0—4.5t/hm2,净增产量3.75~5.25t/hm2,需施氮180.o~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okg/hm2、氧化钾90
—120kg/hm2;目标产量9t/hm2,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净增产量3.75—6.00t/hm2,需施氮180.0—247.5kg/hm2、五氧化二磷37.5~75.0kg/hm2、氧化钾105—135kg/hm2;目标产量
9.75t/hm2,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净增产量4.50~
6.75t/hm2,需施氮210—270kg/hm2、五氧化二磷45—75kg/hm2、氧化钾120—150kg/hm2。

七、病虫害的防治
苗期注意地老虎、蛴螬、粘虫、玉米螟(钻心虫)防治,抽穗至成熟期注意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穗腐病的防治。

播种前用2.5%“敌杀死”配成0.05%毒土撒于播种沟内,或每亩用“敌毒粉”1.6公斤拌30公斤细土,也可直接与种肥拌匀点施在种子两侧防治地下害虫;用“乐斯本”防治玉米螟虫和蚜虫;在玉米大小斑病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每亩50—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每亩60—100克,或50%扑海因每亩70—100克,或15%粉锈宁每亩80—100克,兑水50—70公斤喷雾;在玉米灰斑病发病初期用5%多菌灵、75%百菌清600倍液、75%三环唑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158400黑龙江省虎林市东诚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