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标准[精编版]《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前言《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系统调试训练》的前修课程。
《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标准参考中级维修电工有关电机控制部分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教学目标制定。
该课程通过普通机床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训练,为学生从事机电设备的电气系统维修奠定基本知识,积累初步调试技能和维修方法。
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机电设备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该课程以“机电装备制造行业海天人才培养标准”为基础,内容涵盖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控制变压器基本理论的学习、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训练等。
在课程实施中,通过5S管理知识的渗透,树立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同时为后续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训练》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理念(一)通过5S管理渗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质量意识今天的高职学生是明天的企业员工。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会干活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因此,素质养成训练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各门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应该渗透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之中。
针对现代企业对职业人的行为要求,将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企业化的5S管理引进课程教学。
通过摆放电工工具和项目完成后电工工具整理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及时整理工作场地,养成物品及时归位、及时整顿装配元件的好习惯;通过考核学生操作中的环境,以及电器元件装配后设备的整理与清扫情况,让学生养成及时关注环境的良好职业习惯;通过电气安全教育与实际电器元件的装配,让学生能够把安全用电变成一种工作习惯。
(二)精心设计电气设备装配流程与排故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机电类的生产组织程序,在课程教学中应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督促学生严格遵守。
1、在进行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时,应遵守以下9条:(1)按照安全用电条例实施项目操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照5S规范整理现场,养成从事电气装配的基本职业素养。
(2)认真阅读电路原理图,画出电气元件摆放图和装接电路详图;(3)仔细检查电器元件的完好性,弄清装配件的机械结构;(4)检查装接工具/测量仪表/辅助材料:一字/十字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斜口钳、冷压钳、万用表、导线、接线鼻;(5)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电路的装接;(6)教师随时检查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学生改正;(7)学习小组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8)编写项目报告,内容涵盖:装接原理图、原理分析、仪表工具、装接排故、工作过程得失分析;2、在进行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训练时,应遵守以下8条:(1)分组领取排故工具:万用表、一字/十字螺丝刀、尖嘴钳、斜口钳;(2)分组学习,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机床的正常操作;(3)分组讨论,认真阅读电路原理图与接线图,理出排故思路;(4)教师设置故障,学生按照排故思路进行线路故障的排除;(5)本组同学/小组之间互设故障,学生按照排故思路进行线路故障的排除;(6)教师设置2个故障进行考核,每小组抽取两位同学进行故障的排除;(7)编写项目报告,内容涵盖:原理分析、排故仪表工具、操作排故记录、工作过程得失分析;(8)按照安全用电条例实施项目操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照5S规范整理现场,养成从事电气装配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通过小组合作排故训练,培养团队意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训练等。
鉴于现阶段我校教学班大多数是40人左右,而授课教师仅为一人,主讲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个体行为,同学之间鲜有学习上的交流与帮助。
由于缺乏合作,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而无处施展,能力稍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整体学习效率偏低。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教师集中讲解,学生分组实施的方式进行。
在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时,选好小组学习带头人,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这样的分组便于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组与组之间也相对公平。
在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中,指导教师在解决装接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时,重点关注小组组长的学习状况,再由组长负责其小组的指导工作,并以小组中学困生的进步程度作为组长的加分项。
在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训练时,每一小组一台模拟机床和一套工具,要求每位同学能对机床进行熟练操作和模拟排故。
操作时,小组同学间互相学习;排故时,先是小组成员间互设故障,然后2个小组互设故障。
在故障排除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锻炼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技能训练部分的成绩由指导教师、小组组长以及组员共同评定。
每个任务完成后,指导教师重点考核两位同学的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程度,以此作为合作小组的平均成绩,同时考虑其他同学的贡献度,贡献度在平时成绩加分项中予以考虑。
这样优秀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
(四)通过项目教学-形成性考核,引导学生关注平时技能训练和知识的积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为综合项目(机床综合排故训练)、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典型电机控制电路装接与调试)与基本知识学习三部分。
其中综合项目与单项技能训练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
通过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电路的读图方法,掌握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排故技能。
为引导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综合能力,采取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课程(技能与知识)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与学习进步,及时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在整个技能练习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五)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学习的课程资源随着《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虚拟训练平台、课程录像等陆续上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时时、处处可以学习的网络平台。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引导学生利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课后学习。
网络资源中的虚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画版的典型电机控制电路学习平台,对于课堂难以理解的动作原理通过Flash的形式多次播放,加深理解。
此外课程网站还提供了“中级维修电工试题库”,“学生模拟测试试题库”,为机电设备类学生进行中级维修电工考级的知识学习与技能练习提供了网上资源。
三、课程项目设计思路课程项目是引导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的主脉络,课程项目的选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典型化的教学项目源于工业现场,体现职业应用技能。
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在循环递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
项目的安排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电一体化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内容涵盖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控制变压器基本理论的学习、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训练等。
该课程是在完成《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后,以普通机床的典型控制环节为载体,在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设备选择、布局规划、电路接线、试车调试、故障排除等操作的一门综合课程。
(二)培养学生基本电气操作技能《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训练机电类学生的电气设备装配与调试的通用技能。
通过电气设备装调与维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训练I》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训练II》课程与专业综合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高素质的机电设备装配、调试、维修技术人才《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长远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与调试的技术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气设备的装配工艺、安装技巧、接线规范、调试与排故方法等,同时树立电气安全与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二、课程具体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根据安装、调试、排故的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2、能识别、检测、合理选用并判定常用低压电器的质量,以适应企业的电气设备采购岗位;3、能根据给定的电气设备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装接与调试,以适应企业的机电产品装配的岗位;4、能使用必要的电工工具与仪器,实施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以适应企业机床设备的维修电工岗位;5、* 能根据给定的资料和控制要求,在熟悉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规划设计与改进,以适应产品更新与改进的需要。
(二)知识目标1、熟悉机床常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合;2、熟悉机床常用的控制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合;3、掌握典型电机控制电路的原理与分析方法;4、了解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基本功能,熟悉控制电路的读图方法;5、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三)素质目标1、具备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文明生产;2、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工作环境;3、具有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能用专业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工作任务;4、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我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5、养成团队合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能够通过个人能力或团队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6、积极做好5S活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4个一级主题,即: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认知与选择2、控制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的选择3、典型电机控制回路的装接与调试训练【参考案例】(1)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控制线路的装接与调试(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与调试(3)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速控制线路布局、装接与调试(4)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设计、布局、装接与调试4、典型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教学学时选作一个)【参考案例】(1)X62W模拟铣床操作与电气排故训练(2)T68模拟镗床的操作与电气排故训练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