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训教案

实训教案

实训十:口服给药(摆药)
(一)目的;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学会取固体药、水剂、油剂的方法,按照医嘱准确地进行取药、配药、发药。

(二)用物;药盘、药杯、量杯、钥匙、滴管、乳钵、湿纱布、服药本、小药卡、治疗巾、水壶(內盛温度适宜的开水)
(三)操作流程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向病人解释
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准备用物:药盘、药杯、量杯、钥匙、滴管、乳钵、湿纱布、服药本、小药卡等
环境:清洁
固体药(片、丸、胶囊)——用药匙
取药水剂——用量杯
药液不足1ml——用滴管吸取
操作过程油剂溶液或按滴数计算药液——杯内先加少量冷开水
配药先配固体药配水剂
发药携服药本、温开水至病人处核对床号、姓名
分发药物看病人服下
整理收回药杯浸泡消毒冲洗清洁消毒备用
清洁药盘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用药起止时间。

2、取水剂,应将药水摇匀,量杯刻度与视线平,药杯标签对掌心,每取一种水剂用清洁量杯。

3、油剂或按滴数计算的药液(不足1ml的药液),应先在药杯内加入少量冷开水。

4、发药前,如因特殊检查或行手术而需禁食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病人如提出疑问,应虚心听取并重新核对,如无错误,予以解释,再给病人服下。

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五)实习地点:护理实验室
(六)方式和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实习时态度认真,注意安全,关心爱护病人。

(七)实习报告书写指导:包括实习的目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着重在重点及难点的书写)、注意事项、实习小结(总结实习情况,反思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口服给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实训十一:皮试液的配制、药物抽吸
一、目的:通过该项目的训练,能正确抽吸药液及配制常用试验药液。

二、用物:治疗盘内:2%碘酊或0.5%碘伏、70%乙醇、无菌持物钳、砂轮、启瓶器、无菌棉签、弯盘、
一次性注射器(1ml、2ml、5ml、10ml)、药品(抽吸药液、皮试药液、急救药物、青霉素、
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急救药物等)。

三、操作流程
1、药物抽吸
用物:一次性注射器、药物等
准备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环境:清洁宽敞
轻弹顶部、颈部划痕检查注射器抽液、针头向上
↑↑↑
自安瓿内吸药──折断安瓿─────抽吸药液排气备用针头套于护套或安瓿备用
↓↓↓
消毒、折断安瓿针尖斜面于液面下推活塞排气
操作过程
用启瓶器或小刀用碘酊或乙醇注入等量空气针头斜面于液面下
↑↑↑↑
自密封瓶内吸药──打开铝盖──→消毒瓶盖────注气增压───抽吸药液──排气备用
↓↓
除去中心部分由里向外
结晶或粉剂: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溶解后再抽吸吸取结晶、粉剂或油剂
油剂:依药物性质经加温或手搓后吸取,选用粗针头整理用物:一次性用物严格按规定处理
2、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用物:一次性注射器、药物等
准备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环境:清洁宽敞
青霉素80万u(瓶),注入4ml生理盐水,则每ml内含20万u青霉素
青霉素(摇匀后)

(1)0.1ml + 0.9ml =2万u/ml
↓↓
20万u/ml 生理盐水
青霉素(摇匀后)

(2)0.1ml + 0.9ml =2000u/ml
操作过程↓↓
2万u/ml 生理盐水
青霉素(摇匀后)

(3)0.1—0.25ml+0.75—0.9ml=200--500u/ml
↓↓
2000u/ml 生理盐水
用物:一次性用物严格按规定处理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2.针头在进入或取出安瓿时,不可触及安瓿外口。

3.吸药时,手只能触及活塞柄,不能触及活塞轴,以免污染药液。

4.吸药时示指只能触及针栓部位,不可触及针梗或针尖。

5.如注射器乳头部位偏向一侧,则将乳头向上倾斜,以便排气。

6.注意药物批号,应现配现用。

7.如需作对照试验,须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生理盐水,20min后,
对照观察反应。

8.配制皮试液过程中,药液抽吸要精确,每次要充分摇匀,以确保皮试液的浓度准确。

五、实习地点:护理实验室
六、方式和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实习时态度认真,注意安全,关心爱护病人。

七、实习报告书写指导:包括实习的目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着重在重点及难点的书写)、注意事项、实习小结(总结实习情况,反思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八、评分标准:见表
药物抽吸法评分标准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评分标准
实训十二:皮内、皮下注射
一、目的:通过该项目的训练,能基本掌握皮内、皮下注射的方法。

二、用物:治疗盘内:2%碘酊或0.5%碘伏,70%乙醇、无菌持物钳(镊)、砂轮、启瓶器、无菌棉签、弯盘、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1ml—2ml)、遵医嘱准备药物。

三、操作流程
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体位舒适
准备用物: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药物等
皮内、皮下注射评分标准
环境:清洁宽敞
前臂掌侧下段70%乙醇与皮肤呈5°左手拇指0.1ml(20-50u)
↑↑↑↑↑
皮内注射───部位──→消毒皮肤─→进针──→固定──→注药──→拔针──→

阳性皮丘隆起勿按摩
操作过程计时──→观察──→判断记录──→签名──→处理
↓↓阴性
20min 反应
排气三角肌下缘直径>5cm 30°-40°无回血观察反应
↑↑↑↑↑↑
皮下注射───吸药──→部位──→消毒皮肤──→进针──→回抽──→注药
按压签名
↑↑
──→拔针──→记录
病人
整理床单位
用物
四、注意事项
1.确认药物和注射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皮试禁用碘酊消毒,以免因脱碘步彻底而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且易和碘过敏反应像混淆。

3.当不能准确判断皮试结果时,可做对照试验。

4.操作过程中,手不能接触针梗、乳头、活塞轴。

5.皮下注射时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6.剂量较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行皮下注射;对长期皮下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利于药物的吸收。

7.注射药量少于1ml时,必须使用1ml注射器,以保证药量的准确。

五、实习地点:护理实验室
六、方式和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实习时态度认真,注意安全,关心爱护病人。

七、实习报告书写指导:包括实习的目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着重在重点及难点的书写)、注意
事项、实习小结(总结实习情况,反思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姓名:得分:
实训十三:肌内、静脉注射
一、目的:通过该项目的训练,能基本掌握肌肉、静脉注射的方法。

二、用物:治疗盘内:2%碘酊或0.5%碘伏,70%乙醇、砂轮、启瓶器、无菌棉签、弯盘、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1ml—2ml)、止血带、小垫枕、胶布、注射卡、遵医嘱准备药物。

三、操作流程
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体位舒适
准备用物: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药物等
环境:清洁宽敞
排气臀大肌螺旋式>5cm 90°无回血观察反应
↑↑↑↑↑↑
肌内注射吸药─部位──→消毒皮肤─→进针──→回抽──→注药──→

臀中肌、臀小肌
拔针──→记录
↓↓
操作过程按压、穿衣裤签名
排气由下而上由远而近扎止血带握拳见回血
↑↑↑↑↑
静脉注射───吸药──→选静脉──→消毒皮肤──→穿刺──→抽回血──→
↓↓↓
垫小枕2%碘酊、70%乙醇进针
拳、止血带速度按压签名
↑↑↑↑
固定──→三松──→注药────→拔针──→记录
↓↓↓
开关试回血、观察整理病人
病人
整理床单位
用物
四、注意事项
1.肌内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防止针梗从根部折断。

2.同时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2岁以下的婴幼儿行肌内注射时,应选择臀中肌、臀小肌,避免在臀大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立行走前,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臀大肌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5.静脉注射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易于固定的静脉。

6.长期静脉给药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7.静脉注射时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听取病人的主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静脉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先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方能注入药物。

五、实习地点:护理实验室
六、方式和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实习时态度认真,注意安全,关心爱护病人。

七、实习报告书写指导:包括实习的目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着重在重点及难点的书写)、注意事项、实习小结(总结实习情况,反思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八、评分标准:见表
肌内、静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学生姓名:得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