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关键技术及问题探讨(2)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关键技术及问题探讨(2)
摘要:秸秆厌氧干发酵研究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秸秆厌 氧干发酵技术特点和产气机理,系统地阐述国内外秸秆厌氧干发酵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解决这 些技术难题的办法和秸秆厌氧干发酵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关键词:秸秆;厌氧干发酵;技术;探讨
2
2.1
搅拌发酵罐来进行厌氧干发酵。韩杰等113研制出新型
沼气干法发酵反应器一覆膜槽生物反应器。改进和优 化集成现有沼气技术,开发出新型规模化干法沼气发 酵技术与成套装备。晏水平对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畜 禽粪便高温厌氧干发酵处理工程中的罐体加热保温装 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罐体加热保温装置的选型和操作 参数设计,为大型沼气干发酵系统工程化提供了一定 基础理论。 2.2.1沼气干发酵装置类型及特点 2.2.1.1钢结构秸秆厌氧发酵装置 这种发酵装置多采用钢板焊接或搪瓷拼装而成. 分为立式发酵罐体和卧式发酵罐体丽种。例如,云南洱 源县新龙应用的太阳能加温立式搪瓷拼装厌氧发酵装 置和北京化工大学研制的卧式钢板焊接厌氧发酵装
表1
解率、缩短发酵时间和减小发酵体积。化学预处理是 指酸碱浸泡和热处理.研究人员发现.采用不同温度 处理对稻草结果是预处理的温度越高,甲烷生成量越 多。生物预处理主要指发酵原料的好氧堆沤,使易于 分解产酸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大部分分解掉,防止 干发酵过程中易出现的酸化问题,研究表明,堆沤5d 的畜禽粪便经接种后其pH值达到7,发酵就不会出 现酸化现象。
置,适合于低浓度(秸秆俗在10%以下)的湿发酵,原
料输送用泵送方式,产气效率较高,但其存在进出料较 难、投资成本较高,秸秆需要粉碎得较细(粒径在l∞ 左右)、运行能耗高等问题。 2.2.1.2弹性膜覆盖厌氧干发酵装置 发酵池顶部采用弹性膜覆盖。弹性膜与发酵池 上端面四周采用水密封或冲气圈密封,可分地上发 酵池体和地下式发酵池体。例如,由福州北环环保技 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在江苏省金坛市汀湘村应用 的地下式弹性膜覆盖发酵池,其优点是使用弹性膜 覆盖能一次性将池内余气排尽,保温性较好,但其出 料较难,存在安全隐患、且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 地区。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研究的敞口式覆膜槽生物 反应器,其特点是进出料方便,槽内多余气体能排 尽,但其存在弹性膜密封面积过大,密封性很难保 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另外这种覆膜槽因为深度 浅,容量也不大。 2.2.1.3新型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装置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研究开发的沼气厌氧干式发 酵装置,可用装载机或铲车从设于发酵槽体侧壁的门
万方数据
笙兰塑
1
查堡奎篁!堕堑垦塞!垄壁兰望皇茎壁垫查墨塑望堡堕
园
厌氧干发酵特点
生物质发酵类型根据原料发酵过程中氧气状况,
但仍然存在装备结构复杂、投资偏高,操作复杂,刚 性的反应器产气结束时必须用二氧化碳置换反应器 中的沼气等问题【m川。 2.2国内沼气干法发酵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户用沼气干发酵 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叶森等人研究自动排料沼气 干发酵装置和相应的半连续干发酵工艺,马云瑞等人 研制了分离储气恒压干发酵池。康恒德发明了小型高 效稳压式自动漫渗滤干发酵沼气池。我国开展大中型 沼气干发酵技术研究是于21世纪初开始的。现在仍处 于中试研究阶段。甘如海旧等自行设计了卧式螺带式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doi:lO.3969,j.i88n.1006—7205.2011.04.014
朱德文,曹成茂,陈永生,李瑞容,曲浩丽.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关键技术及问题探讨阴.中国农机化,2011,(4):56~59
ZHU De—wen,CA0 Cheng—ma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EN Yong—sheng,IJI dry—aIlaembic
2011年第4期 总第236期
巾同农机化
Chinese
A酣cultural Mechaniz撕on
No.4.2011 Total No.236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关键技术及问题探讨
朱德文1,曹成茂2,陈永生1,李瑞容1,曲浩丽,
(1.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210014;2.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合肥,230036)
国内外沼气干法发酵技术状况
国外沼气干发酵技术 国外对沼气干发酵技术的研究比我国早,整体
技术水平也较高。厌氧干发酵技术在欧洲被广泛应 用,主要是处理城市有机垃圾以及家禽粪便。早在20 世纪40年代,德国、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就开始研究 并运用批量式沼气干发酵技术,20世纪80年代,德 国、荷兰、瑞士、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等国家对沼气干 发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德国大量 资助新型的间歇式干法沼气发酵技术的研发。并于 90年代末该项工艺和装备通过中试,目前,国外的 干发酵技术已经成熟。工程化沼气干法发酵技术有 车库型、气袋型、干湿联合型、渗滤液储存桶型、储罐 型等多种技术类型,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可以进行规模 化的沼气生产【7~。2006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DAVIS 分校研制的储罐型干法沼气发酵装置点火成功。德 国间歇式干法沼气发酵技术的研发取得成功可解决 大规模快速进出料与反应器厌氧密封之间的矛盾。
万方数据
因
!里奎垫些
垫!!!
内进出料(也可从顶部加料并压实),在工程意义上解 决了沼气干法发酵进出料难的问题。进出料门采用钢 骨玻璃钢结构,其四周采用充气密封圈密封,避免了大 面积采用充气密封圈密封造成密封不安全、不可靠的 问题:在发酵槽体上覆盖弹性膜,可直观判断反应器气 囊中的沼气存量以及能将发酵槽体内的沼气排除干 净。从而避免沼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弹性膜的密封采用 水密封的结构,该水密封结构密封安全、可靠。在进出 料门的密封技术方面。2008年南京农机化所为配合同 济大学生物质能中心在江西奉新县利用稻草所进行的 二相法厌氧发酵试验.设计了一种车库式秸秆水解装 置,该库采用M型充气圈密封门结构,在库内贮水水 位达到2.2m时,仍然密封良好,无渗漏。如果是用作干 发酵库,内部所产生沼气的最大气压不过在二、三百毫 米水柱。可用此项技术密封沼气干发酵库效果较好。现 将我国主要秸秆沼气发酵装置性能结构及生产应用情 况见表l。 2。3国内外沼气干发酵原料预处理研究 对发酵底物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不仅可以促进有 机物的分解.而且还可以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适宜 的环境,增大微生物与发酵底物的接触面积。主要预 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物 理预处理是指去除畜禽粪便中的不易降解或不能降 解的杂质(如塑料、石块等),对秸秆是进行切碎、研磨 等处理。研究表明,有机废弃物颗粒大小对产气效果 的影响,减小粉碎粒度能提高沼气产量、有机物的降
Rui—mng’QU H∞一li.Key technolo矛es
aIld discussion of the
straw
fennentation叨.Chinese A卵culturaJ Mech锄ization,201l,(4):56~59
O
引言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世界性的石油、煤炭
潜力的途径,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成 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热值高等优点。据了解,农业 部从2005年开始,就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 秸秆沼气技术研发与示范,并在江西、山东、江苏、浙 江、四川、河南、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和大连等11 个省市的100多个县进行试点示范。北方以玉米秸秆 和麦秸为主要原料,南方以稻草为主要原料,户用秸秆 沼气和规模化秸秆沼气集中供气试点成效十分明 显,与此同时在农作物秸秆产沼气的技术环节上也 取得可喜进展。但因户用沼气管理不规范,产气率和 处理效率低,并且存在低温条件下难运行,冬季不能 正常产气等缺点,目前规模化秸秆沼气存在技术设 备不足,尤其是沼气干发酵技术,由于干发酵原料的 物质浓度高而导致的进出料难、传热传质不均匀、产 气率低且产气不稳定等问题,这是干发酵的技术难 点【5'61。为此,本文介绍了以秸秆原料为主并兼顾其 他农村有机废弃物的新型干法厌氧发酵技术.采用 工程化装备实现原料预处理、进出料的机械化和秸 秆沼气干发酵产物的高值利用技术,这对提高我国 包括秸秆在内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反应器建造管理技术成熟等优点.适合处理浓度较低 的废水、废液,是当前处理有机污染物生产沼气的主流 技术,但是该技术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发酵所需的反应 器容积较大,沼液和沼渣分离难,需要建较大的沼液池 存贮沼液,占地面积大,并且需要大量的水,冬季耗能 大.处理效率低,运行和后处理成本高等。而沼气干法 发酵能够在干物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发酵 (干物质浓度≥20%),能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 基本上达到零排放。满足现代农业对友好环境、清洁能 源和优质肥料的需求。并且厌氧干发酵能够保证全年 正常生产,具有用水量少、冬季耗能低、占地省、产气率 高、管理方便、后处理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 用于大规模地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以及生活垃 圾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沼气和绿色有机肥,净化环 境,创造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我国厌氧发酵技术的研究 热点。
生物质发酵可分为好氧发酵技术和厌氧发酵技术两 类.好氧发酵技术在发酵的过程中排放大量NH3,既污 染了环境,又损失了肥力,此项技术多用在生物质厌氧 干发酵技术的原料预处理方面。再根据发酵底物状态 的不同.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又可分为厌氧湿发酵技 术和厌氧干发酵技术。厌氧湿发酵反应体系中的总固
体㈣含量一般在10%以内,厌氧湿发酵具有启动快、
收稿日期:2011年4月11日
}基金项目:20IO年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0353)——农作物秸秆开发沼气及工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年安徽省 科技攻关项目f10140702024卜—一秸秆干发酵制沼气工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朱德文,男,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和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 曹成茂,男,1964年生,安徽六安人,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 陈永生,男,1964年生,江苏泰兴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和农业资源开发。 李瑞容,女,1984年生,江苏淮安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曲浩丽,女,1985年生,山东莱州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