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古诗二首 参考教案 (1)

1.古诗二首 参考教案 (1)

1 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古诗描写的是春天诗人居住在乡村所看到的迷人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天,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巧妙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本文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二是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二、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⒉识记“莺、拂、堤”等11个生字,借助图片识记“莺、堤、丝、绦”;利用字源识记“醉”;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拂、柳、咏、妆、裁、剪”。

⒊指导书写“诗、村”等8个生字。

重点指导横画多的字的书写。

⒋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借助图片理解“纸鸢、碧玉、丝绦”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欣赏,引入新课
⒈欣赏图片,交流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⒉板书诗题,理解诗题。

交流诗题意思: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指导书写“村”字。

教师可先引导观察,左右结构,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左边木字旁的点和右边“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⒊简介作者高鼎。

(二)初读古诗,尝试自学
⒈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

⒉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⒊指导朗读,读好重音。

教师引导学生标画出诗歌的停顿,指导朗读。

学生圈画出句末韵母是“ɑn”的字,这些字要读的响亮。

学生自由练读,初步体会韵律美。

师生合作读,进一步体会节奏与韵律。

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交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而初步感知古诗意思。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课件出示:莺飞拂堤杨柳
⒈借助拼音、去掉拼音读准词语。

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课件出示:莺拂堤柳
⒉同桌互读,交流识字方法。

复习形声字构字规律,从而识记这四个形声字。

借助图片识记“莺、堤”,理解“堤”。

⒊识字游戏:风筝飞。

(四)引读古诗,分句学习
⒈学习前两句古诗。

理解“拂、醉”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⑴自由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板书:草莺堤柳)
⑵师生交流。

“拂”即轻轻擦过的意思,拓展春风拂面、吹拂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古体字“醉”,结合字形识记“醉”:左边像一个盛酒的坛子,右边像一个喝醉酒的人。

相机解释“醉”的意思:本义是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诗中意思是“沉醉”。

教师范读前两句,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谈感受,相机指导学生通过四个动词“长、飞、拂、醉”体会春天的美好。

(板书:长飞拂醉)
⑶全班交流前两句古诗的意思。

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师生评价。

⒉学习后两句古诗。

理解“散学、纸鸢”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孩子们在美好春光里放风筝的愉快心情。

⑴出示后两句古诗,指名读。

⑵师相机解释“散学”的意思是放学,通过图片理解“纸鸢”的意思。

指名读后两句古诗,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引导体会孩子们在美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愉快心情。

⑶全班交流后两句古诗的意思。

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愉快的心情。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⒈练习背诵全诗,可通过想象画面、结合板书等方式熟读成诵。

⒉指导写字“诗、童”。

教师可先引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的书写规律。

这两个字横画较多,重点指导横画的长短变化及间隔。

“诗”的第五笔横最长,“童”的第五笔横最长。

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⒊填一填。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第一首古诗)
⒋拓展阅读描写春天的诗句。

课件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⒈教师小结:美好的春光,快乐的放风筝的孩子,多么美丽的春天,多么和谐的画面。

(板书:春天美)
⒉布置作业:给诗配画。

⒊拓展阅读杜甫的《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
村居
草莺堤柳
长飞拂醉
春天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温故知新
⒈背诵《村居》。

⒉板书课题,理解诗题。

师相机解释“咏”的意思就是歌咏、赞美。

咏柳即歌咏、赞美柳树。

拓展诗题《咏鹅》、《咏梅》。

引导学生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咏”。

⒊简介作者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尝试自学
⒈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⒉听老师范读,纠正读音。

⒊学生试着标画出停顿,小组交流,读出节奏。

⒋学生圈画出句末韵母是“ɑo”的字,这些字要读的响亮。

学生自由练读,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课件出示:妆裁剪
⒈借助拼音、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⒉同桌互读,交流识字方法。

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认识生字“妆”。

⒊识字游戏:柳叶飘。

(四)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合作,借助图片了解诗意。

⒉全班交流。

通过图片理解“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柳树的翠绿和充满生机。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春天的美好。

⑴交流前两句古诗。

课件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观察碧玉的外形和柳树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碧玉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引导学生发现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进而理解“绿丝绦”的意思,相机指导识记“丝、绦”二字。

体会柳树的翠绿和充满生机。

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小组内交流。

(相机板书:碧玉丝绦)多种形式展示读。

⑵交流后两句古诗。

课件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指名读后两句古诗。

交流:这么美的柳树,这么嫩绿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引导学生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

(板书:剪刀)拓展交流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体会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带着感受
朗读诗句。

⒊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可以小组展示、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等。

⒋小结。

诗人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丝绦,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
了柳树之美,也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板书:美)
(五)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⒈练习背诵全诗,可通过想象画面、结合板书等方式熟读成诵。

⒉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

课件出示:妆绿
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注意“绿”字右边部分
的点、提与左边绞丝旁的穿插避让。

课件出示:碧丝剪
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剪”上面宽、长,下面扁、短。

下面“刀”
字底的撇收笔要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师可先引导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字的书写规律,然后范写指
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⒊填一填。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第二首古诗)
⒋连一连。

liǔ dī yǒnɡ tāo zhuānɡ jiǎn cái sī fú zuì yīnɡ堤柳咏妆绦丝裁剪莺醉拂
⒌读一读,记一记。

课件出示:河堤堤岸杨柳柳条
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六)作业布置
⒈回顾小结:高鼎的《村居》和贺知章的《咏柳》这两首诗都是写的春天里的美好。

⒉布置作业:给诗配画。

⒊拓展阅读:曾巩的《咏柳》。

板书设计:
碧玉

丝绦美

剪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