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2、场地内分布岩土层主要有第四系的素填土(Qml)、全新统(Q4al)黏性土、上更新(Q4al)黏性土和(Q3al+pl)砂土层、圆砾夹卵石层。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主要特征见下表: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层顶埋深(m)
层顶标高(m)
层厚
(m)
颜色
状态
压缩性
包含物及特征
①
杂填土
0.0
~
3.0
黄褐色
松散
高
2、清表
场地内原有大型苗木移植到场地施工便道外侧,作为场地绿化苗木。原场地农田和植被部分全部清除,并露出原状土。清表施工流向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
3、地貌测量
场地清表后利用规划单位移交控制点,在场内(除河塘范围)建立方格网,精确测量原地面高程。场内河塘范围需准确测量,能够准确的反映场内河塘范围,及河塘内淤泥顶标高。
基坑内设置东西向2条及南北向2条便道,便道宽3.5m,与环场便道相连接,基坑内便道位置尽量与现有河堤位置相结合,如河堤基础土质不良,将河堤基础土方全部挖除,再按照便道做法施工。道路总长度约1260m。
具体位置详见临时便道平面布置图,便于清淤及后续工程使用。
基坑内便道路基持力层为第②层粉质粘土层(黄褐色)。
3、随后将现场河塘内所有淤泥质土挖除至粉质粘土层,清淤深度约为0~3.0m,由于淤泥层较厚,局部淤泥底标高已远远深于筏板底标高(-5.6m),超出部分槽底处理方式需请设计单位出具相应变更。淤泥清除后即外运至甲方指定的弃土场。
4、场内淤泥较少部位,清除淤泥至粉质粘土层,为满足桩基施工条件,场地内工作面必须在同一平面,统一开挖至19.9m(-5.300)m。同时放出基坑底边缘轮廓线(基坑底轮廓线距基坑内外围桩基预留5m的施工作业面),将基坑范围内土方进行平整,多余土方挖运至基坑范围以外。
5、进入场内的所有机械属特种设备,需具备有效地设备合格证,并将合格证复印件留安保部备案。
5、由于淤泥层较厚,且面积较大,清淤前修筑施工便道,便道位置覆盖挖掘机作业范围,同时为减少临时便道投入,便道布置采用与后续施工便道相结合,在环场便道的基础上在池塘内纵横向增加便道。为保证工程进度,施工便道经长期使用若发生沉降和湿陷,请各参建单位现场确认对便道进行修复,所发生工程量已现场签认为准。(施工便道布置图见附件)
5、河塘清淤
施工便道修筑后,及时对河塘内淤泥进行清除外运,河塘内淤泥厚度为0~3m,清淤后露出原状土,淤泥开挖后全部外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同时对清淤后地面建立方格网进行测量。
现场清淤从东向西分为三个施工段,淤泥掏挖采用四台反铲挖掘机分段进行施工,由两台挖机在池塘内掏挖,掏挖后将淤泥转至施工便道上两台挖机作业范围,由便道上两台挖机向运输车内装运,运输车运出场外。
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场地周边为道路施工时堆填时形成。场地内多分布在沟渠和水塘周边。
②
粉质黏土
0.0~3.0
18.55
~
22.95
2.5
~
8.6
黄褐色
灰褐色
可塑
中
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全场均有分布。
③
粉质粘土
3.0~6.0
14.71
~
19.50
2.5
~
6.0
灰褐色
软塑
高较低,场地内仅局部分布。
④
粉质粘土
3.8~10.0
11.67
~
19.07
1.9
~
13.1
褐黄
~
黄褐色
硬塑
中偏低
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地段底部含少量粉土薄层。大部分地段有分布。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现场条件
1、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汉江平原鄂东北边缘的澴河二级阶地,现为农田及鱼塘,由于四周道路施工时进行堆填,场地内地势低洼,比周边道路低2.5~3.5米,但整体较平坦、开阔,场区地面标高在20.43~24.03m之间。场地西边约150m为滚子河,属常年性河流,西侧为人工河堤。
便道做法:清淤完成面至第②层粉质粘土层(黄褐色),具体标高经代建方、监理方确认;路基回填土采用外购黄土,由清淤后完成面至19.70m,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宽度为5m;上铺砖渣整平压实后厚度为50cm,完成面标高为20.20m,宽度为3.5m。
(3)施工便道的工程数量以现场实际签证数量为准。为保证工程进度,施工便道经长期使用若发生沉降和湿陷,请各参建单位现场确认对便道的修复,所发生工程量以现场实际签认为准。
四、施工部署
1、进场后先对场地进行清表,清表后对现场标高进行复测,准确测量现场地形地貌,池塘水位标高及场地标高,并请监理单位做好现场签证。
2、首先抽干河塘内全部积水,(现场排水、抽水流向图见附件1)同时清除场内杂草、树木、违建房屋,清表方向与清淤施工流向相同(清表及清淤作业施工段划分见附件2),对场内树木清除前做好签证,准确记录树木高度、胸径和数量。由于现场水域复杂,将场内中间河道深挖至-6.0m,形成排水明渠,使场内所有明水能够汇集于一处,充分提高抽水作业效率。
6、为保证基础、主体阶段场地内排水顺畅,基坑范围以外场地标高统一,同时便于现场提前布置临时设施,并满足文明施工要求,基坑范围以外所有场地进行平整,低洼部分用粉质粘土进行回填,统一回填至24.6(-0.600)m,分层回填,回填厚度不超过50m。取土场需请代建、监理单位共同确认。
五、施工进度计划
场地平整工程总工期64天,自5月29日开工,至7月30日完工。由于场地平整期间属孝感地区梅雨季节,属不可抗力因素,因此降雨天数未计入本计划。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如下:
⑤
细砂
8.4~17.5
4.67~13.5
1.0~7.0
褐黄
褐灰色
中密
低
含云母碎片、石英、长石等,粘性含量少,分选性良好。大部分地段有分布。
⑥
中粗砂
11.0~22.0
0.86~11.1
1.6~7.0
黄褐色
中密
~
密实
低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碎粒,含2-5mm的砾石约20%。部分地段有分布。
⑦
圆砾加卵石
3、拟建场地面积为173730.3㎡,其中河塘面积约为10万㎡(准确面积以现场签证面积为准),河塘底平均标高为20.43m(以现场签证为准),河塘顶平均标高为24.03m(以现场签证为准),河塘内积水高度约1.5m,淤泥厚度约为3m(暂以场地东侧池塘淤泥厚度为准,实际发生以现场签证为准)。
4、场地南侧和东侧已完成雨水箱涵长500m,设计箱涵顶标高为22.48m,箱涵顶回填土厚度为1.7~2.5m。
6、基坑外场地回填
基坑范围以外场地标高为20.4~24.3m,场地标高不一,高差超过4m,难以形成统一的施工便道,场地排水坡度难以控制,同时为保证施工便道修筑质量和后期室外景观工程质量需提前对现场进行统一回填,回填土为粉质粘土,尽量采用基坑内开挖土方,如场内土方不足,外购土方进行回填,回填标高不低于24.6m,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每层回填深度不超过50cm。
7、基坑内场地平整
场内淤泥较少部位,清除淤泥至粉质粘土层,为满足桩基施工条件,场地内工作面必须在同一平面,统一开挖至19.9m(-5.300)m。同时放出基坑底边缘轮廓线(基坑底轮廓线距基坑内外围桩基预留5m的施工作业面),将基坑范围内土方进行平整,多余土方挖运至基坑范围以外。土方回填后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及时对边坡进行支护。
便道做法:路基回填土采用外购黄土,整平压实,北侧环形施工便道土方压实后完成面标高为24.60m;南侧环形施工便道土方压实后完成面标高为24.00m。上铺砖渣,整平压实后厚度为50cm。上铺300mm 1:1砂石垫层,面层浇筑250mm 厚C25混凝土,内配B14@200钢筋(单层双向)。
(2)基坑内便道
13.0~20.0
8.34~-2.61
>27.0
黄褐色
灰白色
中密
低
浅红色,密实状,饱和,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燧石等,直径为20~130mm,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约为60%,磨圆度较好,其充填物主要为密实状细砂。全场均有分布。
⑦a
粉质黏土
1.5~2.8
黄褐色
可硬塑
中
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在场地分布极不均匀,为卵石层中夹的透镜体。
5
潜水泵
QDX150
10台
八、施工流程
九、施工方法
1、河塘抽水
拟建场地范围内河塘面积占总面积的2/3,在清表之前需先排出河塘内积水,按积水高度1.5m计算,总排水量达15万m³。为保证场内排水顺畅,在场地中间河道挖深6m宽6m的排水明沟,西侧河塘水量丰富,河塘面积大,在河塘内自西向东挖深3m宽5m的排水明沟,使场内积水统一流至场地南侧排水口处,经沉淀后利用10台QDX150潜水泵排水雨水箱涵内。排水量以现场实际抽水台班进行计量。排出的积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十、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现场场地平整阶段,需及时恢复场内围墙,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在场地南侧设置两个主入口,东侧设置一个主入口。
2、在大门入口处设置冲洗台,保证车辆出场不带泥上路。
3、现场淤泥较深,清淤过程中延河塘边挂三角旗做为警示,并主要位置悬挂“禁止入内”警示标志。
4、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属特殊工种,需具备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4、修筑便道
清淤前修筑施工便道,便道位置覆盖挖掘机作业范围,同时为减少临时便道投入,便道布置采用后期施工便道相结合,在环场便道的基础上在池塘内纵横向增加便道。同时由于场内原有河堤为场内淤泥堆填而成,河堤底仍为淤泥,不能做为便道使用,须全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