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水库防洪(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最全水库防洪(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最全水库防洪(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最全水库防洪(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1.3 工作原则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原则。

1.4 适应范围 1.4.1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重大险情: 1、超标准洪水;2、工程隐患;3、地震灾害;4、地质灾害;5、上游水库溃坝;6、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7、战争或恐怖事件。

1.4.2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小I型、小Ⅱ型水库的防洪抢险工作。

2.基本情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全镇有小I型水库1座,即秋根水库。

小Ⅱ型水库5座,即公净水库、石人水库、石狗水库、德庆水库、叉正水库。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见《小型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某某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水库名称主坝坝型均质土坝建设地点坝顶高程(M) 95.4 所在河流最大坝高(M) 10 集雨面积(KM2) 0.418 坝顶长度(M) 50 管理单位名称 **村委坝顶宽度(M) 4 建设日期 1958.08 坝基土质岩层竣工日期 1959.03 坝基防渗措施粘土地理位置东经109°01 ′22″ 防浪墙顶高程(M) 北纬22°32′05 ″ 副坝型坝多年平均降雨量(mm) 1500 坝顶高程(M) 水库历年加固扩建情况最大坝高(M) 坝顶长度(M) 溢洪道型式敞开式堰顶高程(M) 57 堰顶净宽(M) 1.5 闸门形式水库特性水库调节特性闸门尺寸校核洪水位(M) 94.63 最大泄量(M3/S) 6.1 设计洪水位(M) 94.44 消能型式齿墩正常蓄水位(M) 94.08 启闭设备死水位(M) 86.36 输型式无压箱水涵洞涵总库容(万M3) 46.3 进口底高程(M) 50 有效库容(万M3) 35 断面尺寸(M) 0.4×0.4m 调洪库容(万M3) 20 最大流量(M3/S) 0.1 兴利库容(万M3) 35 死库容(万M3) 0 下游影响情况人口(人) 500 工程运行历史最高库水位(M)及发生日期水位:M 时间:年月日耕地(亩) 1000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M3/S)及发生日期流量:M3/S 时间:年月日城镇(学校、村庄)塔竹村历史最大出库流量(M3/S)及发生日期流量:M3/S 时间:年月日公路(铁路)新平公路 2.2水库汛期调度运行计划水库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本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执行。

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表水库名称集雨面积(km2)汛期控制运行水位运行水位(米)相应库容(万立米)警戒水位(米)危险水位(米)保坝水位(米)叉正水库 0.41 92.5 20.5 93.5 94.5 94.9 3突发事件危险性分析如有险情出现,将会对水库工程安全造成威胁,轻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者造成溃坝、淹没农田、摧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等现象。

3.1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采取的度汛措施水库名称安全隐患分析描述采取的安全度汛措施叉正水库待验收 3.2 大坝溃决分析 3.2.1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

由于水库大坝或单薄、或坝坡过陡、或渗漏、或蚁害、或鼠害、或洪水漫顶以及放水设施老化、漏水、坍塌等,都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

3.2.2 水库溃坝形式。

大坝溃决有两种形式:1、大坝管涌、滑坡等导致溃决。

由于大坝单薄、坝坡过陡、渗漏等原因,在汛期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地基表层弱透水层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在坝下游坡脚附近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导致大坝溃决;2、由于放水涵管漏水、坍塌,导致坝身局部坍塌,引起溃坝。

3.2.3影响范围内的有关情况。

具体见《水库工程技术特征表》中的“下游影响情况”栏。

4.险情监测与报告 4.1险情监测与巡查 4.1.1 水库监测巡查部位内容方式频次大坝坝顶:是否完好;有无裂缝、异常变形;防浪墙有无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倾斜等情况。

监测、巡查的方式以人工为 1、日常检查每天1次;迎水面(内坡):护面或护坡石是否损坏、松动;有无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塌坑、冲刷、等现象;近坝水面有无冒泡、变浑或漩涡等异常现象。

背水面(外坡):坝体有无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塌坑、雨淋沟、冒水、渗水坑或流土、管涌等现象;滤水坝趾有无异常。

坝端:坝体与岸坡连续处有无裂缝、错动、渗水等现象;两岸坝端有无裂缝、滑动、崩塌、塌坑、异常渗水等。

主,采用通常的眼看、耳听、手摸、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水准仪、经纬仪、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层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测量。

2、警戒水位以上时,每8小时巡查1次;3、出现险情的部位要24小时不断观测、巡查。

放水设施进水塔(竖井):有无堵塞、淤积;有无裂缝、漏水;塔身摇摆程度。

卧管:洞壁有无裂缝、空蚀、异常渗水等损坏现象;洞身排水孔是否正常。

启闭设备:闸门、启闭机是否正常工作;有无损坏;有无不安全因素。

溢洪道进水段:有无坍塌、崩岸、淤堵或其他阻水现象;流态是否正常。

堰顶、边墙、底板及溢流面:有无裂缝、损坏、渗水、剥落、冲刷、空蚀、损坏等现象;流态是否正常。

交通桥及下游河道:交通桥有无不均匀沉陷、裂缝、断裂等现象;河道受冲毁程度。

4.1.2监测、巡查人员的组成。

主要是由镇政府干部、村干部和镇水利站有关技术员、水库管护员等组成; 4.1.3监测、巡查结果的处理程序:监测、巡查时由镇水利站有关技术员做好监测、巡查结果记录,并将监测、巡查情况汇报到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然后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进行会商,提出处理意见。

4.2险情上报与通报 4.2.1险情上报、通报的内容、范围、方式、程序、频次。

根据逐级上报的原则,当险情出现后,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险情、提出处置措施,并将情况向镇直的水利、供电、农业、卫生、国土、电信、财政等部门进行通报,做好抗洪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上报内容要简要真实。

上报的频次一般每天一次,险情特别严重时 2小时上报一次。

4.2.2水库出现险情上报的顺序为:水库管护员—→村委—→镇水利站—→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电话:******)—→县防汛办(电话:******)。

水库出险后,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防止险情扩大,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各水库管理员要坚守巡查,发现有不同的地方或有险情出现,应及时报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5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5.1.1 抢险调度方案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调度。

抢险调度预案分为四级:1、当库水位达到汛限水位、气象预报库区内仍有可能发生降雨时,启动四级预案。

2、当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气象预报库区内仍有可能发生降雨时,启动三级预案。

3、当库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气象预报库区内仍有可能发生降雨时,启动二级预案。

4、当库水位达到保坝水位、气象预报库区内仍有可能发生降雨时,启动一级预案。

5.1.2调度权限水库各级抢险预案调度权限为镇人民政府,调度执行部门为各水库管理单位。

原则上,没有上级下达的调度变更指令,按上级下达的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调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水库的正常管理工作。

5.2 抢险措施 5.2.1 根据险情及抢险调度方案,制定相应的抢险措施。

抢险的首要措施是降低水库水位,同时针对不同的险种,由专家组会诊,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抢险。

1、当水库水位达到汛限水位或发生险情时,启动四级预案。

(1)迅速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并通知下游各村委会。

(2)值班人员日夜值班,组织人员对水库枢纽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交通道路和通讯畅通情况。

2、当水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启动三级预案。

(1)迅速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并通知下游各村委会。

(2)值班人员日夜值班,组织检查主副坝、溢洪道、闸门设备和设施,发现险情的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3)通知抢险队伍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3、当水库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时,启动二级预案。

(1)再次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通知有关村委会及各有关单位。

(2)指挥机构成员集中到水库管理所现场办公,以抗洪工作为中心,服从抗洪调度。

(3)各村组抢险队伍集中待命。

(4)各有关部门认真检查抢险物资存放情况,部署如何调用物资。

(5)下游各村组群众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6)特大洪水来临之前,各村委会群众要迅速转移到附件的安全地带。

(7)时刻检查主副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看是否有坝身滑坡、渗漏水明显增大、管涌、涌水(浆)、崩塌、冲毁等现象,发现险情的迅速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并将险情报告所在地的村委会,做好汇报记录。

4、当水库水位达到保坝水位时,启动一级预案。

(1)发出紧急通报,立即通知县防汛指挥部,由政府通知各机关单位、下游村委会干部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2)以抗洪抢险工作为中心,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力合作,指挥机构成员分工负责,全力以赴投入抢险工作。

(3)立即请示县防汛指挥部采取非常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

5.3 应急转移转移路线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转移的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组负责的办法。

并按照“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转移。

转移安置任务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具体由各村委会防汛抗灾领导小组负责完成安置。

当水库下游威胁区域的人员和财产转移后,辖区内的公安派出所应设置警戒标志,并派出公安干警会同当地干部、民兵做好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3.1 水库下游受威胁区域人员及财产转移安置情况表水库名称需转移人员转移措施转移安置负责人联系电话涉及村、组户数人数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 ***水库塔竹村 100 *** 电话、广播、鸣锣、吹哨等沿村路 ***小学 *** *** 6.应急保障 6.1组织保障 6.1.1 成立水库防汛抢险指挥机构。

指挥长:由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防汛工作的镇领导担任成员:由镇直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村委会负责人担任。

6.1.2 水库防汛抢险指挥机构下设各工作组。

组别工作组成员职责综合协调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镇党政办公室主任等人员组成。

综合负责水库防汛抗灾抢险的指挥协调等工作。

水文气象、工程技术组由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镇水利站站长、以及水利站工作人员等组成。

负责灾情险情预测分析和解决防汛抢险中有关技术问题,负责水库大坝水文观测,气象信息的收集,传达气象预告等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