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单选题: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1)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2)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3)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4)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2.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1)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2)原子的热运动;(3)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4)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3.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洛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1)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2)原子的热运动;(3)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4)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4.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1)磷酸;(2)硫酸;(3)钠;(4)镁。
5. 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原子化阶段测量信号时,保护气体的流速应:
(1)减小;(2)增大;(3)不变;(4)为零。
6.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食品中微量砷,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1)冷原子吸收;(2)空气-乙炔火烟;(3)石墨炉法;(4)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7.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污水中微量汞,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1)化学还原冷原子化法;(2)空气-乙炔火烟;(3)石墨炉法;(4)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8. 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原子荧光光谱法:
(1)要求光源发射强度高;(2)要求光源发射线窄;(3)要求单色仪分辨能力更强;(4)更适宜测高浓度样品。
9. 消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物理干扰一般用:
(1)背景校正;(2)光源调制;(3)标准加入法;(4)加入缓冲剂。
10. 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分析,应该在下列哪一步记录吸光度信号:
(1)干燥;(2)灰化;(3)原子化;(4)除残。
11. 作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消电离剂,最有效的是:
(1)Na;(2)K;(3)Rb;(4)Cs。
12.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谱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1)阴极材料;(2)填充气体;(3)灯电流;(4)阳极材料。
13. 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
(1)0.1-0.5;(2)0.01-0.05;(3)0.6-0.8;(4)>0.9。
14. 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1)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2)产生紫外光;(3)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4)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15. 原子荧光与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
(1)光源;(2)光路;(3)单色仪;(4)原子化器。
16.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1)减小背景;(2)释放剂;(3)消电离剂;(4)提高火焰温度。
多选题:
17. 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必须满足下列哪些条件?
(1)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2)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3)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4)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中心频率。
18.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磷酸根有干扰,为消除其干扰,可采取哪些措施?(1)加入锶盐;(2)加入镧盐;(3)加入EDTA;(4)N2O-C2H2火焰。
19.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可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的元素有:
(1)Hg;(2)As;(3)Bi;(4)Sn。
20.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包括:
(1)精密度低;(2)精密度高;(3)检测限低;(4)能直接分析粘度大的样品。
填空题: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求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吸收线半宽度,且发射线与吸收线中心频率。
2. 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
原子化的方法有和。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
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
简答题:
1.为什么在原子吸收分析时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
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有哪几种?各采用何种方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