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人力资源管理摘要《孙子兵法》中博大精深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孙子兵法》中蕴藏着的管理经验的进一步分析和递归,吸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切切实实地为我们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关键词:孙子兵法,人力资源,教育《孙子兵法》由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是一部总结战争规律的书。
全书虽然只有6000字,但却字字珠玑,它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不仅揭示了军事领域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洞察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这部不朽的军事著作中,可借鉴的用人思想、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十分丰富,研究《孙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直到1976年,才由安索夫在他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
后来又经斯坦纳、迈克尔·波特等人的大力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学科,都希望能够从其他学科和理论中汲取营养来发展自己。
《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军事战略管理思想,一经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者们发现后,就引起了他们高度的重视。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其《大战略》一书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孙子》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人是最重要的资产”,在美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哈佛名言。
中国的学者也认为,在现代企业组织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有效地开发并合理而科学地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一个企业组织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对管理者选用标准的启示1.1五德为将《孙子兵法》所说的“将”,实际上有将、帅两个层次。
将帅的人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强弱。
主帅当然是最重要的,将的选择同样需要谨慎。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计篇)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兵、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此五者是良将必须具备的素质。
1·智。
管理者应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应懂得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等知识,而且更需大智,即识时造势,择人任势等综合利用所有资源来创造综合实力的“智”。
2·信。
信可以解释为“信任”或“信用”。
信任是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决策、相信他人的能力和品质。
信用是指管理者对学校已做出的目标设置、战略规划、奖惩原则等保持适度的稳定,以确保管理决策的权威性。
3·仁。
管理者要重视对教职员工的感情投入,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归属需要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勇。
管理者在决断前要能够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也要具有冒险精神,在决断时既不盲目拍板,又不优柔寡断;一旦失败,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5·严。
管理者要为学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方案,严格执行且身体力行。
同时,要了解自身的弱点,防微杜渐。
中国古代就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重大危机和险情,都是由于优秀将领处置得当,成功化解危机才反败为胜。
在企业里,将帅就是职业经理人CEO (帅)及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将),企业的将帅组成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1.2将有五危企业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企业家可以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领导人,也可以把一个兴旺发达的企业搞垮。
这样的事例在国内外的经济活动中是屡见不鲜的。
企业家始终是企业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
选择CEO,就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大事,不能不谨慎对待。
《九变篇》中,孙子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掳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孙子认为有勇无谋、只知死拼,临阵畏怯、贪生怕死,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只知爱民、小事亲理,这是将五种致命弱点,是军队覆灭、战争失败的根源。
企业的经营者也可能犯类似的错误:1·有勇无谋,草率决策,不能正确认清形势,只图打击竞争者的一时痛快,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发展。
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承担风险,会失去许多良机。
3·急躁易怒,冲动决策,听不进别人意见,容易被竞争对手故意作出的挑战姿态所触怒,而忽略其真实用意,事后一定懊悔莫及。
4·把自己的清白名声看得高于企业的利益,为别人的侮辱而触怒,为他人的误会而辩解,为过智。
5·事无巨细,必亲自处理,考虑每个人的意愿,希望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必然为小事所烦,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全局的战略规划,不能完成自己的主要职责。
现代企业的将帅又多一危,为“贪”。
一旦贪,则易为他人所利用,而置企业利益于不顾。
作为一名良将,不应根据国君的意图而是根据战场实情决定作战与否;他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也不回避君主的罪责,即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目标就是要保护民众与士卒,维护君主的根本利益。
这种品德合于五德又超过五德,充满着中国古代文化中“义”的精神。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经理正需要这样的职业道德。
要使得现代企业经理具有古代良将的“义”,一方面要培养经理阶层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从制度、措施上着手,强制或诱导其按职业道德行事。
2.对员工管理的启示1.3激励与制度《孙子兵法·咐军篇》中写道:“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士兵,用军纪、军法来统一士卒的行动,这样的军队作战必定能获得胜利。
平时坚持教育士兵,严格要求,士兵就会服从指挥。
平时的命令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是因为将帅同士兵之间的关系很正常,很融洽。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就是激励与沟通,“武”就是制度和组织。
1·激励《孙子兵法》中的激励方法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和行为改造型激励,这三种激励方法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大的。
其具体的激励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关爱激励、信任激励、人际和谐激励、目标激励、危机激励和强化激励。
孙武说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也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可见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绝不可分。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层次的体现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员工的安全、收入、社会地位等需要得到保证,并且应该受到上层的重视和尊重,他们才会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
情感沟通不仅表现在领导言论中,更应体现在领导的行为中,如:频繁的接触、平等的交流、耐心的倾听、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等。
员工激励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公正,即赏罚分明。
激励应与业绩评估相联系,避免不公平现象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
(2)适度地拉开差距,即孙子所说的“赏其先得者。
”只有拉开差距,才会使被激励者有自豪感,使他人有赶超先进的欲望。
(3)“施无法之赏”。
这让我联想到猎狗和猎人的故事,如果经常性的奖励在广大教职员工预期之中,成了惯例,从激励因素下降到保健因素,就不能再起特别的激励作用。
面临特定任务,他们会在可能的“赏”与可能的成本之间权衡,做出干与不干的决定。
这时需“施无法之赏”,即特别的激励措施。
2·制度《孙子兵法·计篇》中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五曰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他的“法”不仅是指法令和规章制度,而且还包括了军队的组织编制的内容。
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他进一步指出:“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也就是说,将士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遵守法令,将帅教道不严,士卒娇惯无用,军队肯定会混乱不堪,就不可能有战斗力。
同时,《孙子兵法·势篇》中指出:“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如果纪律严明,各级组织职权明确,则统率千军就如同管理几个人一样容易。
孙子的这些思想对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在于:必须建立完备的有关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工作安排,工作绩效评价,晋升或降职、奖惩等方面的政策,使被管理者知所当为,戒所禁为。
同时,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集合所有的人的力量为企业的总体战略目际服务,从而保证组织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1.4分权与集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定,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成本。
权力有分有合,分合得宜,正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保障。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指出:“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摩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作为领导者,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对委以重任的下属,应当放手使用,合理授权,使他们能够全面担负起责任。
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甚至遇到各种流言蜚语的时候,领导者要做到不偏听、不偏信,明辩真伪,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孙子兵法》中言:“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
根据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原理,在不战则亡的境地中,士卒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必然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奋起一搏的勇气。
其求生本能的勃发,使其“死且不北”。
如果管理者在能将这种市场竞争的威胁传达给员工,使其感同身受,定能激起员工与组织共存亡的拼搏激情。
相反的,管理者只懂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只懂得“事必躬亲”,同样是一种大权独揽的专制。
这并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士气,培养员工的能力,并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健康发展。
1.5卫士与先锋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企业内的员工可以分为卫士、盟友、先锋、工兵四种类型。
企业与职工的契约需要保持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之间平衡。
表面上看,一个企业只要有足够多拿钱办事的卫士足矣,但没有愿意为了企业肝脑涂地的先锋,企业在应对危机时依旧显得脆弱不堪。
但先锋型员工通过市场招聘是很难招到的,回报价值是难以短期以绩效来衡量的。
孙武说:“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可见兵不在多,贵在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