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9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9张PPT)

高中历史课程:
必修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选修I课程
选修II课程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设)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建议模块1
史学入门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
建议模块2
史料研读
高二年级学习 (等级性考试)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设问: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
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
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你认为需要具
备什么基本条件?


强大的征服能力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过着群居的生活 ③从事渔猎和采集 ④已经学会使用火
约公元前 1046年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黄河
仰韶文化、 中下游);
大汶口文 红山文化(辽河
化;
上游);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长江
河姆渡文 下游)

世袭制; 二里头 遗址
内外服制度; 殷墟、甲骨 文; 青铜器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犬戎破京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①使用打磨石器 ②种植作物与饲养家畜 ③大量使用陶器 ④养蚕缫丝 ⑤使用玉器 ⑥城墙、祭坛和神庙
稳定多样的食物 供给
固定的生存环境 阶级分化
出现公共权力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早期国家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制作者:揭西县河婆中学 陈艳婷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一 • 望远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
通过自主学习,请用你的笔尖描绘你从远而近看到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
打制石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打磨石器
1、按劳动工具材质(生产力水 平)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
2、按照社会组织(生产关系) 阶段发展特征分: ①原始人群: ②母系氏族社会: ③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左右)
玉琮,象征权力
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 城。……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
石器时代
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 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墓葬随葬品丰富……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 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 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①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分布 广泛 ②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 核心的方向发展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先生在 元谋县大那乌村进行地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两枚人类 门齿化石,经古地磁学鉴定为距今170万年,命名为直 立人元谋新亚种,是亚洲最早的直立人,简称元谋人。
人面鱼 纹尖底 陶器 新石器 时代 陕西临 潼姜寨 遗址出 土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 的地区及其边缘地区。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 为主的遗址。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 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 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旧石器 时代
原始社会
新石器 时代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商 西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2课:诸侯纷 争与变法运动
春秋




第4课:西汉与东 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巩固
两 汉
第3课:秦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 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左图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 量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仅是简单的饰品,更 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 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这说明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 等级制度严格,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 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国家。
从良渚文化墓地看贫富分化非常明显,等级差别已经出现,大墓
中的琮、璧等成组玉器的出现,表明已有了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城 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化的一些 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 接近了早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打磨)
旧石器时代(打制)
知识链接
国家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的需求——内部的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早期发展各个阶段的情景,找出重要时间、事件或历史人物,做成时间轴
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夏朝
奴隶社会
商朝
西周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距今约 170万年
距今约 70—20

万年前
距今约 1.8万 年前
距今约 距今约七
1万年 千年至五

千年前
距今约 5000年 前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1、三皇五帝时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 调、八卦);
神农氏(炎帝:为我国农业始祖和 医药始祖)
1、三皇五帝时期:
五帝


世禅 袭让

制制



大禹治水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2、夏朝: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