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经济常识 选修2 选择题练习

2014届经济常识 选修2 选择题练习

经济常识选修2 选择题练习1.在重商主义看来,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是()A.谷物B.金银C.布匹D.牲畜2.为了增加财富,重商主义主张()A.富国裕民B.民穷国富C.国穷民富D.民穷国穷3.在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马克思4.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A.分工B.采用新技术C.提高劳动强度D.延长劳动时间5.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好办法是()A.政府干预经济B.发挥市场的作用C.资本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D.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6.第一个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杜尔哥D.卫.李嘉图7.提出“绝对成本学说”的经济大师是()A魁奈B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D马克思8.李嘉图认为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是()A.增加资本积累B.发展科学技术C.发动殖民战争D.促进分工的发展9.把劳动价值论推到古典经济学高峰的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詹姆斯穆雷勒D.麦克库洛赫10.为了论证对外贸易的好处,李嘉图提出了()A.绝对成本说B.比较成本说C.国际价值学说D.后发优势学说1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B.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14.相对剩余经济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5.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B.“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C.”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D.“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17.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B.国家接管私人企业C.一切采取军事化管理D.取消工会组织,降低工人工资18.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政治而言,其最大的贡献是()A.摆脱了危机,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促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C.影响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变革D.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向法西斯道路19.凯恩斯主张采取的反危机的措施是()A.紧缩财政政策B.赤字财政政策C.紧缩货币政策D.扩张货币政策20.对于新自由主义,下述看法中正确的是()A.新自由主义根治了资本主义的“滞涨”现象B.新自由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发展C.新自由主义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说D.新自由经济学在美国取得了成功21.以下选项不属于新自由主义基本主张的是()A.坚持完全市场信息.完全竞争市场假设B.认为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涉C.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制度D.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22.下列选项不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点的是()A.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作用B.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较少C.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D.私人资本较为分散,竞争力强2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中,最强调社会保障问题的是()A.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B.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C.以韩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D.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生产资料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6.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是()A.调查研究法B.实事求是法C.具体到抽象分析法D.唯物辩证法27.资本的利润率是指()A.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过剩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固定资本的更新D.生产相对过剩2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业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业资本家在买卖中贱买贵卖30.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的劳动报酬B.工人的劳动价格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2.尽管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多次“喊停”,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仍愈演愈烈,这一切都源于市场上钢铁.电解铝.水泥的价格不断上涨。

这说明()A.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生产产生影响B.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C.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D.生产决定消费,下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34.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3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37.某生产企业的工人所受的剥削可能来自()①产业资本家②商业资本家③借贷资本家④银行资本家⑤农业资本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3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40.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这就会()①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②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③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A.①②B.②③ C .①④ D.①③4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3.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专研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植树工人。

则甲和乙的劳动()①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②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③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④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4.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过程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45.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①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④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A.《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年草稿)》的写作B.《资本论》的发表C.《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D.《巴黎笔记》《伦敦笔记》的写作47.商品的二因素是()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48.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50.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④揭示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也面临着阻碍因素。

据此回答1-3题。

51.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A.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B.大批失去土地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D.“圈地运动”的加速52.18世纪中后期,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殖民战争的爆发B.资本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施行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D.“圈地运动”的加速53.关于工资与利润的来源,斯密有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分别是()①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工资和利润两个部分②工资是对雇佣工人劳动的一种补偿③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④利润是自然力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4.李嘉图认为: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自然会为资本寻找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到某种商品的生产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