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管理守则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管理守则

精心整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手册一、基本概念(一)概述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办法》等。

(3)饮用水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

(4)学校卫生:《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

(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站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

2.相关政策制度(1)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

1997年,《中《系的目标。

(3)2006年6月,为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对卫生监督机构设置、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卫生监督人员管理、卫生监督经费、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指导各地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

(4)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卫生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同时提出,要建立健全(县)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工作,包括在辖区内协助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工作,接受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并及时向其反馈各种卫生监督协管信息。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要求(1)各市(州)、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加强考核评估,要配备相应的人员,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各市(州)、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要采用在乡镇、社区设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的指导、培训信息记录,并初步核实事故相关信息。

②报告信息在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初步核实后应立即将事故信息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告给属地的卫生监督机构。

③协助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内容、方法和步骤(1)收集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①信息来源Ⅰ.诊疗医生接诊报告的信息。

要求初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询问进食情况,发现息;的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附件)。

对需紧急报告的要求如下:(1)紧急报告范围、标准及方式①凡中毒人数超过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②凡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

(2)紧急报告的方式及时限在对事件初步核实后,立即采用电话和传真形式报告辖区卫生监督机构。

(3)紧急报告内容1.职业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流程图及说明(1)职业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流程图②可疑职业病患者报告的方法采用电话报告或书面报告形式。

③可疑职业病患者报告的程序第一步: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后,做好登记,并向辖区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第二步:告知患者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或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规范体检,以确定是否为疑似职业病。

(2)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职业卫生宣传应当有专人负责管理。

每期宣传内容都应当存档,便于工作总结时自查和工作检查。

③社区职业卫生宣传结合每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及法制宣传日活动,配合辖区卫生监督机构采取向社区职业人群发放宣传传单、小册子、小折页,张贴宣传画等形式,集中开展2次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触摸式电子屏幕、闭路电视、宽带网等现代媒体开展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

④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咨询、指导工作总结与评估通过开展抽查和汇总有关“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纪录表”进行效果分析,撰写评估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改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方(三)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1.饮用水卫生卫生监督协管流程图及说明(1)饮用水卫生卫生监督协管流程图设施。

②巡查内容Ⅰ.查看自水源(备井井口、河流、湖泊的取水口)周围100米内是否有旱厕、渗水坑和畜禽养殖厂、垃圾堆、化粪池、废渣和污水渠道。

Ⅱ.查看水泵房、蓄水池、沉淀池周围30米内是否有旱厕、渗水坑和畜禽养殖厂,垃圾堆、化粪池、废渣和污水渠道。

Ⅲ.检查是否有水质消毒设施、消毒设施是否运转。

消毒设施主要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加药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等三类。

其中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类消毒器查看消毒剂加药器是否工作,紫外线消毒器查看灯管是否全部点亮,臭氧消毒器看流量计是否有臭氧流过。

Ⅳ.查看供水设施近期是否有施工(管线改造、粉刷油漆等)。

Ⅴ.查看是否具有卫生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Ⅵ.查看是否有水质检测报告。

(2)城市二次供水单位①定义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经再度存储、加压和消毒或深度②学校内二次供水单位巡查内容Ⅰ.是否有明确的管理人员。

Ⅱ.查看水池周围2米内是否渗水坑、化粪池、垃圾堆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米内是否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Ⅲ.查看是否有水质消毒设施,消毒设施是否运转。

Ⅳ.查看供水设施近期是否有施工(管线改造、粉刷油漆等)。

Ⅴ.查看是否有水箱定期清洗消毒记录。

Ⅵ.查看是否有水质检测报告。

(4)水质检测①采样要求Ⅰ供水设施出口水:集中式供水单位的设施出口水采集位置是,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二次供水的设施出口水应当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采样时应先打开取水口(水龙头)放水5分钟。

Ⅱ居民家庭龙头水:采集位置是居民家中厨房的水龙头处(不要选择安装家用水质处理器后的水样),采样时应先打开龙头放水5分钟(放水过程可让居民自备容器接水,避免浪费)。

仪器:PH试纸。

步骤:使用试纸法时,用试纸蘸取水样,显色后用比色卡比色读数。

Ⅳ.游离氯方法:DPD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光光度计(配比色管)。

试剂:DPD试剂(销售余氯检测仪配套此试剂)。

步骤:取10ml水样置于比色管中,加入DPD试剂,反应充分后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比色读数。

(实际操作步骤以仪器所配说明书为准)。

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监测时,检测此项目,且只在供水单位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时测量游离余氯含量,其他消毒方式不检测此项。

③结果判定Ⅰ.肉眼可见物:不得有肉眼可见物Ⅱ.臭和味:不得有异味Ⅲ.PH值:6.5-8.5Ⅳ.游离氯:集中式供水设施出口水≥0.3mg/L;龙头水≥0.05mg/L.3.异常情况报告(1)巡访工作①学校生活饮用水主要巡访内容:参照饮用水卫生协管技术规范。

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主要巡访内容:Ⅰ.卫生防病管理组织;Ⅱ.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Ⅳ.传染病管理制度;Ⅴ.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登记;Ⅵ.晨检情况登记;Ⅶ.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卡)查验登记;Ⅶ.疫情信息上报情况。

③方法:第一次巡访联系辖区卫生监督机构,巡访人员在监督员带领下共同开展巡访工作,以后每年春季、秋季开学第一个月由巡防人员对本辖区内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巡访。

现场询问、查看,查阅相关资料并填写巡查登记表针对巡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校方、指导改正,做好记录并定期计为一个监测信息,一次报告多个非法行医点(人),计为相应个数的非法行医监测信息。

Ⅲ.《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中“信息内容”项目要明确非法行医地点、开诊时间段、是否有诊疗行为、是否有诊疗标识等信息。

2.内容、方法和步骤(1)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①收集信息Ⅰ.通过向就诊患者询问就诊经历获得非法行医线索并予以初步核实(非法行医主要核实明确非法行医地点、人员、开诊时间段、涉嫌非法行医行为、是否有诊疗标识等信息)。

Ⅱ.根据卫生监督部门通报情况,对服务责任区内被查处的非法行医点和人员进行监测巡查,发现非法行医行为。

Ⅲ.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发现的涉嫌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行为,如实随访。

Ⅳ.社区及社区居民提供或举报的非法行医或非法采供血线索并予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方式。

③查处效果监测根据卫生监督机构通报情况,对服务责任区内被查处的非法行医点和人员进行监测,并向交办的卫生监督机构反馈监测结果。

效果监测报告适用即时报告。

④巡访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

Ⅰ.服务区域内巡访是否有挂有医疗服务招牌、字号涉嫌无证行医的场所。

Ⅱ.对经查处依旧出现非法行医的地点进行巡访。

Ⅲ.对就诊患者进行巡访,收集非法行医线索。

Ⅳ.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乡镇公安、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等相关机构通报信息予以初步核实。

⑤宣传的方式通过卫生宣传栏或向社区居民发放传单、小册子、小折页,张贴宣附表1: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