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荷叶帽于君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

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

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

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

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

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

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

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

啧!啧!啧!”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

在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红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

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

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

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

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

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

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

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

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

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

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

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

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

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

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

”孩子仍是哭。

“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

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1)说说文章以“荷叶帽”为题的妙处。

(2)你能领会作者写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七嘴八舌地夸赞戴着荷叶帽的孩子的匠心吗?请做简要分析。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二小节画线句。

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4)读了文章后,你一定有很多共鸣吧。

当孩子的父亲“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时,假如你在场,你会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呢?【答案】(1)“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叙事。

“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

(2)小男孩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叔叔阿姨们的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

与下文父亲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父亲不能站在孩子角度看世界。

(3)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

(4)叔叔,荷叶能带给弟弟无比的快乐。

你在踩碎荷叶的同时,踩碎了孩子的心,同时也踩碎了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自有其独特的兴趣。

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

请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好吗?【解析】【分析】(1)考查文题的作用。

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从内容看:“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

从结构讲:“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安排叙事材料。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2)考查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

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内容上: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

结构上:引起下文,与下文父亲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父亲不能站在孩子角度看世界。

答此题一定要联系一下人物形象或文章的中心。

(3)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动作描写;“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神态描写。

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4)情景补写。

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此题要注意是根据“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这一情节,应说些什么话。

内容要对父亲的这一做法表示反对。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

故答案为:(1)“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叙事。

“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

(2)小男孩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叔叔阿姨们的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

与下文父亲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父亲不能站在孩子角度看世界。

(3)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

(4)叔叔,荷叶能带给弟弟无比的快乐。

你在踩碎荷叶的同时,踩碎了孩子的心,同时也踩碎了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自有其独特的兴趣。

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

请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好吗?【点评】分析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2.阅读《从春天出发》,完成后面小题。

从春天出发丁立梅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

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

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

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

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

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

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③段划线词语。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出发”去哪里?(3)句子赏析。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

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②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4)第⑤段中,“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

假如你在那里静静地坐,会想什么呢?请结合文段展开想象,把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40字以内)(5)比较本文结尾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和所表现主题的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答案】(1)“问候”的本义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去寻找探访春天。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②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

(4)示例一:那些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种子从泥土里拔节的声音是多么悠扬动听。

示例二:春天,就是可爱的小动物们和美丽的花海给装扮起来的,春天多么的美丽啊!示例三: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打好时光。

(5)表现手法共同点: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主题不同点:【原文】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人生亦如此,只有今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