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2、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早期和晚期有何不同?3、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试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
5、重农学派思想体系有哪些特点?试析重农学派的纯产品学说。
6、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7、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8、简述斯密的价值理论。
9、简述斯密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0、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1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12、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13、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14、萨伊定律评述。
15、马尔萨斯和西斯蒙弟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和对策有何不同?16、谈谈李嘉图学派解体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17、简评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价值论。
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3、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2)一般经济理论价值理论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1)工资论工资论是配第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最低限度理论后来成为整个古典经济学派分配论的基本之一。
2)地租论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
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3)利息和土地价格他给土地价格作了定义上的规定,土地价格不过是资本化的地租,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
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问题上,配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
(3)关于经济增长理论配第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和赋税政策。
配第在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期,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的所有重要的问题,并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
4、试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
(1)对财富减少的原因的认识他认为应从本质上也就是从生产过程来分析财富减少的原因。
他指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a.消费不足。
b.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2)对财富的看法他批判了重商主义把财富等同于货币的观点,提出了他对财富的看法:a.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b.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他是从物质即使用价值来观察财富的。
他的财富观是和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他认为增加财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
5、重农学派思想体系有哪些特点?试析重农学派的纯产品学说。
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特点:(1)封建性外观(2)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3)重视农业的观点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
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原则。
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即纯产品。
“纯产品”形成的收入即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土地所有者在进行消费时,把纯产品转移到工业中。
魁奈认为,工业中的财富是经过土地所有者,从农业中转移过来的,农业是唯一的提供财富的源泉。
6、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1)杜尔哥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
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解剖和说明,指出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雇佣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
(3)对于工资理论的发展他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上,提出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
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的现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限定在为维持他们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水平。
(4)带有重农主义的偏见使他对雇佣工人的理解存在着混乱和缺陷。
由于他把土地看做财富的惟一源泉,认为被雇佣者不仅有一无所有的农业和工业部门中的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还包括投入资本经营农业或工业的资本家。
(5)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
魁奈把“纯产品”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说成是自然的恩赐。
认为土地所有者如不通过土地耕种者的劳动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6)他把地租视为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
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进行考察。
忽视了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7)在资本的来源和用途方面,杜尔哥进行了独特的论述。
他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田产,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商业和放债。
(8)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
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和其他重农主义者相比,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他的理论的封建主义外观已经消失。
马克思对此作出了评价:“特别是在杜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了。
”7、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
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
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
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
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问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上的。
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
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
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
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8、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1)贡献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
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
这样,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基本上得到揭示。
不仅如此,斯密后来直接地从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中,引申出利润。
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
(2)缺陷①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
②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③将资本家的利润视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从而违背了他关于利润是劳动者的生产物无偿扣除的正确立场,陷入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
④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
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
⑤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
9、简述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a.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斯密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给生产劳动下的这个定义,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要领。
b.凡“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而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劳动。
(2)现实意义:这两个定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个定义,是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关系或社会形式中得出来的。
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因而是正确的。
第二个定义抛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殊的社会规定性,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作出的,因而是错误的。
他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功勋卓著,极大地超过了他的前辈及同时代经济学者的眼界,对后来者也堪称楷模。
这一理论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成长,直至今日仍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0、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成就:(1)他继亚当斯密之后,更为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即效用,绝不能作为估计价值的尺度。
(2)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个劳动时间必须是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任何一种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