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考点解读寒潮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中高纬地区的________季节。
当________向暖气团方面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2.特点: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________区域,来势迅猛,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________、雨雪、__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有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
3.我国的寒潮灾害(1)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_______月至次年_______月。
每年_______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2)寒潮活动主要来自_______与_______,通过_______路径南侵到我国境内。
(3)寒潮南下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的阻挡,使山体北侧_______堆积,灾害_______;山体南侧相对_______,灾害_______。
另一方面因_______的差别和_______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长驱南下。
(4)寒潮灾害在南北方表现不同。
北方主要表现为_______、降温、霜冻、_______等,南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雨雪等。
参考答案1.北半球深秋到初春冷气团2.低纬度大风霜冻暴风雪沙暴3.(1)9 5 春秋(2)北方大陆冰雪洋面三条(3)冷空气加剧温暖减弱地理位置地形(4)大风暴风雪降温冻害要点精析要点一:寒潮概述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我国寒潮的定义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强冷空气的入侵影响,凡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成因:高纬度大陆或冰雪洋面形成冷气团,大规模向低纬(东南)移动。
寒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温差越大,寒潮的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①影响的范围: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
②形成的天气: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典型例题】例题1 (2015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二期末)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诗中描述的景观的天气系统是( )。
2.“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原因是( )。
A. 这里位于寒潮的源地B. 纬度位置高,气候严寒,距寒潮源地近C. 受夏季风影响强,水汽充足D. 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解析:第1题,从诗中可知该地有寒潮过境,产生了大风雪天气,能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应是冷锋。
B是暖锋,C 为气旋,D为高压脊。
第2题,古称内蒙古、蒙古一带为胡地,由于该地区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距离寒潮源地较近,所以这里受寒潮影响的时间早且强度大。
答案:1. A 2. B例题2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1)根据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分布特点,可知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图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因而可知纬度位置和地形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如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要点二:我国的寒潮灾害1.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影响我国寒潮的时间分配从季节变化看,寒潮出现在冬半年(9月下旬到次年5月),3~4月为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即春末、冬初最多。
从年际变化看,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的差异很大。
这与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风不稳定有关。
2.寒潮的危害(1)农作物遭受冻害;(2)大雪、冰冻天气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3)沿海地区大风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
3.防御措施(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水产养殖品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紧固,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5)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6)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4.入侵我国的寒潮的源地和路径(1)中路:从俄罗斯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国,再朝东南方向扫过黄河河套地区,侵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会越过南岭影响到华南沿海。
(2)东路:从亚洲北部的北冰洋出发,经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径直南下,侵入我国。
(3)西路:从欧洲北部的北冰洋出发,越过整个欧洲大陆,再南下到地中海附近,然后折而向东,从西边侵入我国。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总结: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典型例题】(2015年·湖南省·长郡中学·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3日起,桂北遭受低温寒潮袭击。
广西柳城县辖区内68万亩甘蔗有50万亩不同程度遭受寒霜冻、冰冻天气影响,成灾面积已达20万亩。
材料二我国寒潮路径分布图。
(1)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地区主要受________寒潮路径影响(填代号)。
(3)寒潮入侵给我国草原牧区造成的灾害有哪些?(4)寒潮在南下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的阻挡,使山体北侧________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________。
另一方面,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和________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可以影响到黄河流域与________,甚至影响到两广地区。
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来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并通过三条路径进入我国,在向南行进中受山地阻挡,其影响力在逐渐地下降,其危害主要由大风、降温导致。
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使牧草和牲畜受灾。
答案:(1)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2)Ⅲ(3)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使牧草和牲畜受灾。
(4)冷空气减弱地形长江中下游地区思维拓展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14(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解析:(1)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受高压控制,温度较低,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2)根据途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为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风,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形成暴雨。
(3)四川盆地边缘多山地,每当暴雨季节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暴雨及其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和自救一方面要了解各种灾害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特点,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灾害意识并提出和设想各种灾害发生时可能的防范自救措施。
答案:(1)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