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英国圈地运动典型途径之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百年战争及影响(1)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2)影响: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英国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明晰;法国在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中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基本要素(1)时间:15世纪末英法形成民族国家(2)基本要素: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前提;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是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动力;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增加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3、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1)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况和影响(1)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贸易逆差;《马可·波罗游记》刺激引发的寻金热;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各国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多桅帆船、地圆说、航海仪等)(客观条件)。
(2)概况:(1)影响: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3)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方面:西欧殖民活动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空前浩劫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1)发源地: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
(2)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3)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意大利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世纪时文化也相对繁荣;15世纪前后,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带来大量古代希腊、罗马典籍和艺术品。
)(4)影响:推动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文主义)2、宗教改革最早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第5课英国革命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两次内战英国内战概况: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长期议会”。
1642年,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60年,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使英国出现长期政局稳定的局面,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英国也由此走上了工商业强国和殖民霸国的道路。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第6课启蒙运动1、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启蒙运动的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的突飞猛进;文艺复兴的思想铺垫等。
2、批判君主专制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开明君主制。
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三权分立。
卢梭的思想主张: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说,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运动的影响:猛烈冲击封建势力,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主导思想:理性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1、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进程美国独立战争的大事年表: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战争导火线。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战争开始。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推举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转折点。
1781年英军约克镇投降,战争基本结束。
1783年美英《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也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榜样。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3、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第8课法国大革命1、波旁王朝的统治危机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2、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进程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法国革命开始。
君主立宪派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1792年,吉伦特派掌权,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进入拿破仑时代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对内颁布《国名法典》,对外战争)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3、拿破仑帝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5年帝国崩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否认封建等级制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孕育(概念、前提和条件)(1)概念: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2)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3)条件:殖民活动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创造了技术条件。
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工业革命的进程: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后果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但工业革命的发展,也造成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现代工厂制度产生的时间、行业及历史作用时间:19世纪中叶。
行业:纺织业。
历史作用: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2)评价:揭露、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但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理性的产物,也回避政治斗争。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诞生的历史条件: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优秀思想成果。
(2)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13课巴黎公社1、“三月十八日革命”时间及结果:1871年3月18日;成立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的原则(1)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废除常备军,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由普选产生;公职人员薪金限制;逃亡工厂主企业收归国有;社会立法,保护劳动者利益;推行免费教育和世俗教育;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侵略战争。
(3)原则: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1、领土扩张领土变化: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一个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两洋国家”扩张手段:强占、购买和侵略等3、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奴隶制。
(2)经过及结果: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导火线。
1861年南部州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内战。
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转折点。
1865年以联邦政府的胜利告终。
(3)意义:①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②以民主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③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④为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1、德意志的统一(1)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统一。
(2)三次王朝战争: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
(3)统一的实现: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2、德国的崛起德国崛起的表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1、彼得一世改革(1)时间: 1689年。
(2)作用:①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②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③但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不但没有触动,反而得到强化。
4、废除农奴制(1)改革的原因: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由上而下进行,具有很大局限性,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1、从锁国到开关(1)从锁国到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德川幕府对内专制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1639年颁布“锁国令”,仅允许与中国、荷兰贸易);(2)美国武力叩关将日本推向半殖民地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1854年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1858年迫使日本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