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需求书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需求书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需求书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二〇〇九年一月目录前言 (8)第一章总体需求 (12)§1.1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概述 (12)§1.1.1 电子商业汇票的定义 (12)§1.1.2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定义 (12)§1.1.3系统参与者和业务参与者的定义 (12)§1.1.4接入点和接入点银行的定义 (13)§1.1.5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基本功能概述 (13)§1.2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设原则 (14)§1.3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总体结构 (16)§1.3.1 总体拓扑结构 (16)§1.3.2 应用系统设计的原则 (19)§1.4基本业务种类 (19)§1.5系统运行时间 (22)§1.5.1 系统运行时间 (22)§1.5.2 业务处理周期 (22)§1.6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风险控制 (22)§1.6.1 流动性风险管理 (22)§1.6.2 运行风险管理 (23)§1.7业务和技术指标 (23)§1.7.1 业务处理容量 (23)§1.7.2 系统响应时间 (24)§1.7.3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可靠性要求 (25)§1.7.4 系统建设的实施 (25)第二章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体业务处理 (26)§2.1电子商业汇票活动的基础条件 (26)§2.2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流程 (26)§2.2.1 出票业务处理 (29)§2.2.2背书转让业务处理 (36)§2.2.3贴现业务处理 (38)§2.2.4回购式贴现赎回业务处理 (40)§2.2.5 转贴现业务处理 (43)§2.2.6 回购式转贴现赎回的业务处理 (46)§2.2.7 再贴现业务处理 (50)§2.2.8 回购式再贴现赎回业务处理 (53)§2.2.9质押业务处理 (57)§2.2.10 质押解除的业务处理 (60)§2.2.11 背书保证的业务处理 (62)§2.2.12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 (64)§2.2.13逾期提示付款业务处理 (68)§2.2.14 追索 (71)§2.2.15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承接 (76)§2.3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支付信用信息查询 (77)§2.4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票据信息查询 (77)§2.5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 (79)§2.5.1纸质商业汇票登记 (79)§2.5.2纸质商业汇票查询 (86)§2.6公开报价功能 (87)第三章系统运行时序及信息核对 (88)§3.1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时序 (88)§3.1.1 日间处理阶段 (88)§3.1.2营业截止阶段 (88)§3.1.3日终处理阶段 (89)§3.1.4营业前准备阶段 (89)§3.1.5系统运行时序及控制流程图 (90)§3.2年终的处理 (90)§3.3业务信息核对 (90)§3.3.1每日业务信息核对 (91)§3.3.2每月业务信息核对 (91)第四章差错处理 (93)§4.1报文电子签名验证失败的处理 (93)§4.1.1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核验报文电子签名失败处理 (93)§4.1.2 接收行核验报文电子签名失败的处理 (93)§4.1.3 报文无法识别的处理 (93)§4.2联机异常的处理 (94)§4.2.1 商业银行前端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联机异常的处理 (94)§4.2.2 支付系统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联机异常的处理 (94)§4.2.3 系统状态变更通知丢失的处理 (95)§4.3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故障处理 (95)§4.3.1 可以在容忍时间内恢复的情况 (95)§4.3.2 不能在容忍时间内恢复的情况 (95)第五章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存储数据信息的统计监测.. 97§5.1信息统计 (97)§5.1.1 信息统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97)§5.1.2 统计表使用对象及使用权限 (97)§5.1.3 统计表的种类 (98)§5.1.4 统计表输出方式 (98)§5.1.5 统计信息的保存 (98)§5.1.6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统计表 (98)§5.1.7 电子商业汇票支付量统计表 (100)§5.1.8 电子商业汇票融资业务量统计表 (101)§5.1.9电子商业汇票存量统计表 (103)§5.1.10电子商业汇票分期融资利率水平统计表 (103)§5.1.11电子商业汇票退票信息统计表 (104)§5.1.12电子商业汇票金额分布统计表 (105)§5.1.13报价信息统计表 (105)§5.1.14纸质商业汇票业务量统计表 (106)§5.1.15企业(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支付信用信息统计表 (107)§5.1.16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商业汇票支付信用信息统计表 (107)§5.2电子商业汇票信息监测 (108)§5.2.1 监测内容 (108)§5.2.2 监测信息表使用对象及使用权限 (108)§5.2.3 监测表输出方式 (108)§5.2.4组织机构代码与企业名称无一一对应关系的监测表 (108)§5.2.5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监测表 (109)第六章安全管理 (110)§6.1网络安全 (110)§6.2数据安全 (111)§6.2.1 数据传输安全 (111)§6.2.2 数据存储安全 (111)§6.3系统安全 (112)§6.3.1 主机安全 (112)§6.3.2 客户端权限管理 (113)§6.3.3 业务权限管理 (113)§6.3.4 节点间签到控制 (114)§6.3.5 审计追踪 (114)§6.3.6 病毒防范 (115)§6.4灾难备份 (115)第七章与相关系统的接口 (116)§7.1与支付系统的接口 (116)§7.1.1 接口目标 (116)§7.1.2 接口基本要求 (117)§7.1.3 接口业务功能 (118)§7.2与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接口 (118)§7.2.1 接口目标 (119)§7.2.2 接口基本要求 (119)§7.2.3 接口业务功能 (121)§7.3与征信管理系统的接口 (122)§7.3.1 接口目标 (122)§7.3.2 接口(数据格式)基本要求 (122)§7.3.3 接口业务功能 (122)第八章系统业务标准 (123)§8.1电子商业汇票显示样式 (123)§8.2电子票据的票据号码 (123)§8.3报文标准概述 (124)§8.4报文格式概述 (125)§8.4.1报文结构 (125)§8.4.2报文块格式 (125)§8.5报文数据定义 (127)§8.5.1数据类型 (127)§8.5.2票据业务状态 (128)§8.6报文清单 (129)§8.7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报文标准 (131)§8.7.1出票类 (131)§8.7.2票据流转类 (134)§8.7.3信息类 (148)§8.7.4系统管理类 (185)§8.7.5业务核对类 (195)§8.7.6扣费类 (199)第九章计费处理 (201)§9.1计费对象 (201)§9.2计费流程 (201)§9.3计费原则 (201)§9.4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计费标准 (202)§9.5收费账户 (202)§9.6计费公式 (202)附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需求组人员名单 (204)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企业信用程度的提高以及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强,我国商业汇票的使用量不断增长,票据市场交易量和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全国商业汇票使用量为667万笔,签发金额6.06万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3.43%和9.98%。

2007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量为10.12万亿元,纵向比较,相当于2000年交易量的15.82倍,复合年均增长49.52%;横向比较,相当于2007年沪、深股票市场交易量(46.1万亿)的21.95%,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同业拆借交易量(55.5万亿)的18.23%,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15.6万亿元)的64.87%。

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商业汇票融资为主要业务的票据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商业汇票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和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瓶颈也日渐显现。

主要表现在:票据交易采用手工、纸质方式,交易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市场交易品种匮乏,融资性票据发展受制约;市场参与主体较少,做市商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制约企业支付和融资活动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

为了解决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现有的弊端,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人民银行于2008年1月做出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决策,以满足各类经济交易对安全高效的电子票据支付结算与融资服务需求,并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票据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使我国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电子票据是票据业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票据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研究建立电子票据业务制度,制定统一电子票据技术标准,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