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作业基础知识:

标准作业基础知识:

标准作业基础知识:
1、“三票一书”的具体指哪些:
2、班长应该具备的6项能力及目的:
1. 制定本班组所有岗位作业要领书的能力。

2. 让下属熟练掌握作业要领书的能力。

3. 监督下属是否遵守标准作业的能力。

4. 出现下属不遵守标准作业要领书的情况时,指导并使其遵守
的能力。

5. 指导下属开展工作和对下属做评价的能力。

6. 熟练操作本班组内的所有岗位的能力。

班组长要具备这些能力,就需要对标准作业有一定了解,并且掌握动作分析、改善能力,才能编制、改善标准作业要领书。

3、标准作业的概念、目的、相关术语:
概念:标准作业是以较少的工时数,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的一种工作手法。

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适当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目的: 1、围绕有效的人员移动创建平稳的生产流
2、所有人员都可以容易地完成的工作
3、进行重复性工作,识别并消除工作伙伴之间的工作差异
4、保持上次改善取得的成果
5、建立持续改进的基础
术语:标准作业
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把工序集中起来,以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有效的进行生产的方法。

术语:作业节拍(T.T—Takt Time)
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一件产品应该使用的时间值。

T.T=1天生产的时间/1天客户需求的产品数量
术语:循环时间(C.T—Cycle Time)
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困难的、最快的、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

术语:工序能力: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

即各工序(设备)进行生产时,考虑到手动作业时间、设备的加工时间、更换刀具的时间,单班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

术语:标准作业组合票
明确各工序的手工作业时间及步行时间,用于考察T.T内一个作业者能够承担的工序的范围是多大。

术语:标准作业票
用图表示每个作业者的作业范围,应填入标准作业的三要素及检查品质和注意安全等记号。

(原则是每个岗位一个作业者)。

术语:标准作业要领书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岗位的作业内容、作业顺序、作业要点、技术要求、确认要点等内容表示出来。

4、标准作业三要素
要素一:作业节拍(T.T)
要素二:作业顺序
要素三:标准手持: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

5、如何开展标准作业:
(1、作业时间测量
(2、制作工序能力票
(3、制作标准作业组合票
(4、制作标准作业票
(5、制作作业要领书
6、动作分析的含义及目的:
(1、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及其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
(2、动作分析的实质: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效率;
(3、动作分析的目的: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者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的时间标准做技术准备
7、动作要素分类
动作可以分为17种动作要素,分别是空手移动、抓取、搬运、定位、装配、使用、分解、放、检查、寻找、选择、思考、改方向、抓着、休息、不可避免的等待、可避免的等待。

8、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同时进行;
动作要素尽可能减少;(欲求动作单元减少,当然首先要删
除不必要的动作,并设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素结合而得
到同一目的;同样道理,两种以上的工具也要想办法合并;
删除或省略某一动素要极为谨慎,务必确保需要删除的动素
对整个制造程序的贡献以及所占的地位都得到了适当的衡量
评判。


动作距离尽可能缩短;(显然等级越高,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和体力就会越大;因此我们在工作设计中一定要尽量使用比
较低级别的动作,来缩短动作的距离)
最大作业领域:以肩为轴心的最大手臂动作范围;
正常作业领域:以肘为轴心的最大小臂动作范围;
最适合作业领域:两手上臂处于自然状态,以两个手肘为轴心的最大小臂动作范围的重叠部分区域。

舒适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