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进式加热炉说明书

步进式加热炉说明书

钛棒步进式加热炉使用说明书
目录
1 产品概况
2 结构与工作原理
3 安装
4 调试
5 维护与修理
6 随机文件
一.产品概述
1.1用途
主要用于钛棒锻前的补充加热。

1.2主要技术参数
a.额定功率:100KW
b.额定温度:1050℃
c.炉温均匀性:±10℃(炉子进出口250㎜除外)
d.控温精度:±1℃
e.控温区数:2区
f.炉膛有效尺寸:1500×1400×400㎜
g.装炉量:12根
h.规格:ф60—ф115—1000/600mm
i.装料间距:130mm
j.提升高度:60㎜
k.送料行程:70--100㎜
l.外型尺寸:~2500×2000×2000㎜
m.重量:~4.5t
1.3工作环境条件
1.3.1海拔不超过1000m;
1.3.2环境温度在5~40℃范围内;
1.3.3使用地区最湿月每日最大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不大于90%,同时该月
每日最低温度的月平均值不高于25℃;
1.3.4周围没有导电尘埃,爆炸性气体及能严重损坏金属和绝缘的腐蚀性气
体;
1.3.5没有明显的振动和颠簸。

二.结构与工作原理
步进加热炉主要由炉体、电热元件、步进梁机构及电控系统组成。

2.1炉体
炉体由炉壳、炉衬等组成。

·炉壳由型钢与钢板焊接而成,外侧板为普碳钢,厚5㎜,筋为角钢63×63×5。

炉壳支撑为可调节支撑座,便于炉体水平和高度的调整。

·炉衬为复合结构,侧墙为轻质粘土砖+硅酸铝纤维结构,厚度均为300㎜。

炉底采用保温砖和轻质粘土砖砌筑,厚度为320㎜。

·炉顶为轻质硅酸铝纤维模块吊挂结构,厚度均为300㎜,炉盖为可拆式。

·炉头进料口应安装有装料板,与感应加热炉衔接,棒料出来后自行滚落到出口轧机槽中。

·炉前后装有炉门,气缸驱动(气源由甲方提供)。

2.2电热元件
采用性能良好的铁铬铝电阻丝制造,长寿命设计,表面负菏~1.2W/㎝2,电热元件布置炉膛两侧墙,充分考虑炉温均匀性,对电热元件进行合理布置,全部功率分2区布置,每区功率约50KW,电阻丝绕成螺旋状,安放在炉墙搁丝砖上。

2.3步进机构
步进梁机构由步进梁、固定梁、提升机构、步进机构组成。

·步进梁和固定梁为耐热钢铸造加工而成,梁上有锯齿形料槽,用于棒料的定位,锯齿间距为130㎜。

步进梁(2根)和固定梁(2根)材质为Cr25Ni20Si2。

厚度20mm。

·步进梁通过梁上焊制的立柱穿过炉底固定在移动小车上,炉底上开有4个长孔,以便立柱能够自由移动。

·固定梁支座砌筑在炉底衬内,固定梁固定在支座上,固定梁与步进梁之间留有20㎜宽间隙,每个梁间留有膨胀缝,可减少梁变形。

·斜块式提升机构与移动机构配合运动使小车实现上升、前移、下降、后移矩形运动,完成棒料的输出。

·小车的移动均由炉体下部的气缸驱动。

2.4控制系统
2.4.1主要控制任务
(1)炉内温度的精密控制
(2)各动作部分工作状态手动控制
(3)温度参数的显示
(4)故障报警
2.4.2技术特点
(1)温度控制:主要由高精度日本进口控温仪表SR3与大功率风冷可控硅模块
组成闭环智能控温系统。

由热电偶风别采集温度信号,通过补偿导线送至温控仪,温控仪进行P.I.D运算后,输出信号至三相移相调压板、调压输出给可控硅模块,控制加热器供电,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控温仪表选用进口控温仪表SR3,先进的串级自适应P.I.D控制方式,控温精度高,性能可靠。

操作简单方便。

回路中增加了三相移相调压板,有效的避免了过去常规可控硅过零控温方式中的冲击电流过大或减小加热器设计功率过大现象,负载电流调节平稳。

回路中设有过流、过压保护功能、超温保护及声光报警功能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行,避免一旦发生超温等不正常现象,能够及时自动切断主回路,并发出声光报警。

同时各加热区均有电流电压表指示。

风冷散热器上装有温度保护开关,避免由于风机故障烧毁可控硅模块。

2.4.3电气设备组成:
1)控制室仪表控制柜1面
2)现场操作控制盒1个
三.安装:
3.1步进炉安装前应参照地基图尺寸进行设计并施工,待地基干燥后进行安装。

3.2调整步进炉高度使炉内导轨在同一水平面,且误差不大于5㎜。

3.3按照炉门机构图安装炉门,提升气缸等,确保炉门上下运动灵活。

3.4按炉衬图砌炉,砌炉要求遵守《电阻炉筑炉手册》有关规定。

3.5电控柜吊运要求平稳无碰撞,安装位置以地基图为准,具体情况可视现场情况决定。

四. 调试
4.1冷态调试
4.1.1调试前须对各件外构件及材料按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进行严格检查。

4.1.2检查炉体机械各部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4.1.3检查炉衬砌筑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1.4检查电气控制系统及测温系统有无故障。

4.1.5检查热电偶、加热元件引出棒连接是否可靠。

4.1.6以上检查确认无误后投入冷态调试,冷态调试应在砌炉三天后进行:
4.1.7检查各运动部分(炉门、炉门机构、步进机构)运动是否灵活,炉门是否与炉面盘根接触良好。

4.1.8调整各行程开关的位置,使步进炉在冷态下能完成程序动作。

4.1.9冷态调试完毕,检查各部分并确认无故障后可投入正常运行。

4.2烘炉
冷态调试完毕,确认炉衬,加热器及供电系统无故障后进行烘炉。

4.2.1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

4.2.2烘炉的工艺过程如下:
烘炉温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h 保温总时间h 备注
20~200 200 12 12 两边炉门提升200㎜
200~400 400 8 20 炉门关闭
400~600 600 8 28 炉门关闭
600~900 900 4 32 炉门关闭
注:步进炉长期搁置(半年以上),大修或重砌后,亦按上表烘炉。

4.3热态调试
烘炉完毕后,可进行热态调试,检查各运动部件在热态下的运行情况。

4.3.1调整炉门行程开关,使其上升高度满足生产要求。

4.3.2调整步进机构行程开关,使其在工作温度下能完成生产线要求位置。

4.3.3观察炉内导轨有无明显变形。

4.3.4在2区数量温度表上设定热调温度,判断炉温均匀性。

五. 维护与修理
5.1步进炉半年中修一次,检查炉衬,炉内导轨有无损坏,以便及时修理更换。

5.2各转动部位应定期注润滑油。

5.3定期检查炉门盘根,以便及时修理,更换。

5.4定期检查电机,加热元件,热偶及仪表接线端子是否松动,及时补救。

5.5定期检查电气控制柜上热工仪表情况,及时修理。

六. 随机文件
6.1产品合格证1份
6.2使用说明书(含附图如下)1份
·100KW步进炉1张
·炉衬1张
·加热元件1套
·电气柜布置图1张
·电气原理图1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