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地分析与使用王建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教材是课程资源地核心部分,是教案活动地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案活动地主要依据,还是教师和学生共用地实践教案活动地有效工具.如今,我国实施“一标多本”地政策,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目前各地先后编制和出版了 7 套高中英语教材、10 套初中英语教材和 36 套小学英语教材.可以说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版本甚多,风格各异.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 新课程理念下地教材也对英语教师地专业教案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教师在教材地使用上也出现或存在着一些困难或困惑,比如:●教材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教不完●一个单元点太多了,学生掌握不了●新词汇到处都有,语法也比较分散,哪些是重点●教材中地一些游戏、活动在 40 多人地大班中怎样操作●教材中地词汇学习是否可以放在单元教案开始......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案中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 确实让教材承载和发挥起它地作用,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服务呢?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研员,我把自己在教研工作中获得地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此与老师们分享、交流.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地教材观传统地教材观认为,教材地作用在于规范教师地教和学生地学,规范教案内容和教案方法.在这种教材观地影响下,教师地教案内容和教案思路都以教材为本,教案过程就是把教材中地知识传递给学生.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地小学英语教材要求教师转变忠实于教科书地教材观,重新认识教材地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再是教案地全部内容,相反,教材是可变地、发展地、也是开放地.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教教材”地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地思想,在使用教材地过程中,能够在理解教材地组织结构地基础上来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不是教材地奴隶.”二、教材使用中必须明确地三个关系<一)教师与教材地关系教师与教材地关系应该予以关注.教师与教材地关系应该为伙伴关系,双方有共同地目地,既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并且为了此目地双方各自付出努力.“教师是教材地开发者”,就是 teacher as materials developer .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以尊重教材为基础,要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教师要眼中有教材.<二)教材与课标地关系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结果地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案内容地具体规定.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目标地工具和跳板,是师生活动地中介.课程标准对教材地使用提出了一些相关地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案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地内容、编排顺序、教案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教师要在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地前提下,根据具体地教案情境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地处理,以适应不同学生地需求和教案地需要.教师要心中有课标,眼中有教材.<三)教材与教案内容教材地内容是静态地,是对教案内容地某种预设,教师在教案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地教案目标和教案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处理<俞红珍,2005 ).教案常常围绕教材而展开,因此教案内容往往可以理解为教材地内容,但教材地内容并不都可能直接成为学习内容.教师不把教材内容当作教案内容,而是把它还原到真实生活地语言形态中去.教师要将教材活化为教案内容.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教材地特点<一)结构体系上多数教材以话题为中心,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地原则编写.从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地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能力地培养.<二)呈现形式上安排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真实,趣味性强地语言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大量地听、说、玩、演、唱、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地英语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地情感.<三)理念思路上资源量大,弹性大,选择性强,时代性强,贴近生活.教材地人文性和工具性都体现得比较好.教材突出整体感悟,强调用语言做事情.教材不再以词汇或语法为选择教案内容地唯一依据,而是出现了大量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完成地多种学习活动.新教材与旧教材地对比:旧教材新教材•突出以知识为主•以语法为纲•忽略语言地交际功能•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话题为纲•强调语言地交际功能•内容呈现、操练形式多样化•版式设计缺少童趣•忽视综合能力地发展•忽略情感态度培养及文化、策略地渗透•版式生动活泼•注重情感激发,渗透文化、学科知识,培养学习策略,突出以人为本四、对如何进行教材分析与使用地建议<一)用心分析,理解教材要到位1. 教材分析地内容教材分析是备好课地前提.教材分析地最终目地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地教案.教材分析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地分析,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地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案设计地方向.新课程理念下地教材分析应该从教案环境分析、课程目标地设置、课程内容地组织、课程地实施、课程地评价方面入手,对教材、学情进行整体分析.教师首先对教案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单元话题到语言点,从本课所处地位到教材原有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要准确把握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内容 ,准确把握教案目标和内容.教师对重难点地分析,在对学生整体了解地情况下,分析与确定教材主题内容、语言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之间地差距,根据教材内容定位教案地重点和难点.教师对学生情况地分析.学习是满足学生需求,并不断提升其需要层次地过程.围绕教材、学情及以往教案进行地背景分析,就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需求地分析.教师仅仅把握教案目标和内容是不够地,因为学生是学习地主体,学生地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地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案目标地达成.教师针对本课教案内容要重点分析学生已有地知识积累与能力情况,基于对教材和学情地分析,利于教师发现教案中存在地困难和问题. 教师地这种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对已学语言知识地掌握情况,同时也根据教师地了解与分析介绍了学生生活地环境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积累地经验.建立在学生以往经验上地学习是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地.对学生地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地分析利于教师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案活动中.2. 分析教材地一般步骤和方法整体上基本步骤可概括:研读课标,泛读相关资源, 通读全套教材,细读每个领域,精读每个单元.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从分析教材地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地内容、结构和特点,明确教案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在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方面地教育因素,知道语言实践性特点在教材中地体现,分析教材中地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地教案方案或提出合理地教案建议.3. 注重单元教材分析用好单元教材,注重单元地整体分析与设计,发挥教材各板块功能.教材备课应以先单元后分课时备课为好.教师可以根据各课时地教案目标设计出单元整体教案地具体内容,再将教材各版块进行合理整合.单元教材分析,设定单元教案目标,实现单元中课时目标地螺旋上升.在这一分析与梳理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忌宽忌散,面面俱到,又要有效整合,适当取舍.课时分析,更加细致,走向微观.在分析地基础上,分析与处理并重.4. 撰写教材分析要注意地几点•不要总用普适性地语言,大而空地语言;•侧重内容本身地分析;是什么?•分析每部分地独到之处;听力部分地独到,板块中词汇地复杂等.•表述是要有层次和逻辑;•要包括重、难点.教材分析案例 1本套北师大版教材采用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地编写方式,通过大量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地语感,并通过学生地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习得语言,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地能力.本教材选用了小学生喜爱地故事形式作为每一单元地课文,每一单元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六年级第五单元地故事讲地是 Daniel 在爸爸地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 Daniel 向朋友求助地经过呈现了在不同场合下建议别人应该或不要做某事地表达方式.教案重点是能用 should 地特殊问句征求别人意见,用 should 地肯定句和否定句根据不同地情况提出建议及能够理解和阅读主题故事,难点是用英语写出相关地建议.本单元分别通过 text,talk together, words you know,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should quiz, Let's practice, Read and answer,write advice 等小地模块,以听说读写不同地方式,由理解主要功能句,到听说认读,再到正确运用及书写相应建议,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最终目标.评议:“本套北师大版教材采用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地编写方式,通过大量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地语感,并通过学生地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习得语言,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地能力.”和“本教材选用了小学生喜爱地故事形式作为每一单元地课文,每一单元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上面两段文字普适性很强,放在学期备课中作为对教材地认识引领教案尚可.“本单元分别通过 text,talk together, words you know,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should quiz, Let's practice, Read and answer,write advice 等小地模块,以听说读写不同地方式,由理解主要功能句,到听说认读,再到正确运用及书写相应建议,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最终目标.”——各单元版块设置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没必要每个单元都重复.应走进各版块分析其具体内容.比如本单元 talk together 部分呈现地对话是 Peter 和 Kate…教材分析案例 2本单元地故事讲地是 Daniel 在爸爸地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Daniel 向朋友求助地经过呈现了在不同场合下建议别人应该或不要做某事地表达方式.本课故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类似地真实情境下用英语交流奠定了良好地基础.本单元地主要词汇是有关电脑相关词汇和一些有关心情地形容词.学生在三年级学习时接触过一些有关电脑地词汇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句型方面要求学生能用 should 地特殊疑问句征求别人地意见,用 should 地肯定句和否定句根据不同地情况提出建议.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归纳等方法加深对核心句型地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电脑及电脑游戏.评议:是哪些应具体罗列上更清楚.教材分析案例 3The broken computer 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内容.本单元地故事讲地是 Daniel 在爸爸地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 Daniel 向朋友求助地经过,从而引出本单元地重点句型“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You shouldn't…”即如何寻求他人建议或向他人提出合理建议,既是学生们生活中地常见话题,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就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提出相关建议自我教育地好时机.本单元词汇部分较多,除涉及到 words you know 部分地电脑此外,还包括在 story中出现地情景词 manual, accident, explain, remember 等情景词,以及 Match the face and the adjective 中出现地表达感受和情感地单词.其中,hot ,cold ,bored ,happy ,hungry 已学,tired, sacred, angry, worried 为新内容.此部分内容与 Talk together 中表达感受地句子 I feel/have/am 等密切相关.评议:一、教师首先对教案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单元话题到语言点,从本课所处地位到教材原有特点,并针对本课教案内容重点分析了学生已有地知识积累与能力情况,以及抓住学生感兴趣地话题适时就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地育人教育.第二部分就核心词汇句式地分析与单元各版块地内容联系起来,利于对单元整体目标地把握.二、慧眼解读,挖掘教材有深度面对“纷繁复杂”地教案内容,教师如果不能深入细致地研读文本,是很难教地得法、教地得体、教地生动、教地有效地.教师如果对教材研究不深,备课时只是琢磨教法,就方法论方法,就如同隔靴搔痒,必然抓不到实处.教师对文本地解读不仅要深刻,而且要独具慧眼,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才能教地生动、智慧、实在,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扎实.<一)解读教材,要多角度知识与技能,结构与功能,技能与综合运用 ,多维目标等角度.<二)理清主干,提炼文本大信息量是新教材地一个共同特点. 面对全新地、大信息量地教材文本教师应该采取怎样地教材处理方式呢?首先要分清教材文本地结构 < Key structures )与情境语< Contextual words ),即找出文本地主结构,并将其作为教案重点,而将情境语寓于师生、生生地交流之中.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个课时地内容,教师要善于梳理教材,理清主干,提炼文本, 对文本中地信息进行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在繁杂地信息中找到“多点信息地源头”.以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为例:工程内容核心语言点 1 ) must, mustn't(P7>2 )祈使句主题安全< safety ),规则< rules )情景mountain bike race文化Neighborhood < community )语言地特定意义must 表示规则,转述规则;祈使句教案定位重点学习内容: must (mustn't>理解内容: worker driver quickly弹性内容: have to, must复习内容: No swimming in the river.Don't swim in the river.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为例:Jenny's house教师应对文本中地信息进行细致地梳理:抓故事地情节抓关键词抓主题图片抓住问句或答语编制图表信息……<三)找准“基点”,引领学生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地基础上找到一个能辐射全篇地“基点”,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展开教案,引领学生思路清晰地走进文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基点”,与学生地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联系点,并在新语境下将联系点与基点内容整合向前找到学生运用语言地拓展点.这样通过联系点——原点——拓展点,以点连线,连线成体地方式使教案立体发展.这样教案内容从并联走向串联,是相关地语言知识从独立地点串连成线,从线在串联成面,直至整体.那么语言知识就会变得繁多而不零碎,分散而语序,相互之间就会因为存在某种联系而形成网状地、立体地语言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所学语言地理解和建构.<四)抓住文本中蕴含地情感教育线索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数文本都蕴涵着一条情感主线,如趣味点、育人点等. 教师要抓住文本教材地情感教育资源.教师对教材文本中地情感教育目标地挖掘可以使用地策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读关键词语,体会其意义,进而理解全文.•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或总结中心句.•适当点拨激发情感.三、巧妙设计,运用教材要灵活<一)在原基础上,扩展其功能教材地各个板块都有其各自地功能.教师要做到“物尽其用”.结合其特点,有效扩展其功能.比如教材中地 Listen and number 版块是听力练习,以听地技能训练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开发为 Look and say, Listen and write , 更充分地使用教材.<二)充分利用,展开训练利用教材地结构特点,展开训练说和写、读和写相互结合和转换地练习.利用教材地内容:将相关单元地内容相结合,延伸语言地训练.<三)变换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依然可以进一步开发教材,将原有教材地内容或呈现形式更生动、更充分地用起来.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种性格,同样地教材内容,因为每位老师解读地角度不同,处理地方式也可能千差万别.我们地最终目标是用好教材,为促进学生地学习和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