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管理的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管理活动逐步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要作用)。
2、※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基本职能)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管理的回答)3、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是指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们,管理者指挥和领导他们的活动称为管理活动,管理者构成了管理活动的主体。
4、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外部环境:①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②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管理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管理环境包括动态和稳态5、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6、管理的含义:A、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多选题)B、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C、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D、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E、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面)F、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7、※管理的特性: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8、※如理解管理的两重性(两个面)①一般性:管理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
特殊性: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是有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它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疼痛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式。
②科学性:按照客观规律、规要求、运用科学法来进行艺术性:实践性(对“度”的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类型9、管理具有两重性:A、首先是指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判断题)B、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一些学者的描述:20世纪初期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0世纪50年代次——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20世纪30年代古利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七项)11、※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判断与选择)12、编制行动计划的工作,实质上是将决策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判断)13、控制工作过程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是三个步骤。
14、从管理职能在时间上的关系来看,他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15、早在20世纪初管理界就对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有认识。
计划:确定目标,开发分计划,制定实施途径;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16、※管理职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20世纪60年代: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现代管理中重视协调职能——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本宗旨。
16、(管理职能的发展是对管理的进一步深化)17、管理的类型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类型。
18、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活动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企业的管理活动的必须时时处处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19、公共管理的基本特点:A、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多选和判断,简答)B、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C、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D、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E、公共管理接受公众监督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20、企业管理的特点:A、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实现经济效益)B、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C、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D、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企业管理的含义:企业管理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21、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22、※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管理者是借力,充分运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和有限的资源为整个组织服务,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23、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由高到低)24、※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职责)不同。
1、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2、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3、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管理负全责,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25、管理领域分类: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26、管理者的各项管理职能履行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27、※管理人员具备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重点记忆)28、管理者都必须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因此,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是同等重要的。
(管理者概述的重点)29、三个层次的管理者掌握这三种技能的比例关系:第四节:管理环境30、※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
1)、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比如新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企业开发新的产品,2)、环境在变化过程中对组织的生存产生某种威胁,比如技术条件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可能会使企业产品不再受欢迎。
31、组织环境分为3类:一般宏观环境,具体微观环境,组织部环境。
32、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5面(判断与选择)33、组织的外部环境有两个变动特性,一是不确定性,二是复杂性。
(一般记忆)34、环境的变动将影响组织的资源配置式,可以按照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程度将管理模式分为4种类型:直线管理系统、科层系统、直线—参谋系统和矩阵系统。
(略过)35、管理模式的选择: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36、古巴比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7、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提出: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8、意大利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提出了四项领导原则:1)领导者必须得到群众的用户,权威来自群众。
2)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聚力3)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求生存的意志力4)领导者必须要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国早期的管理思想39、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
子的仁者爱人。
孟子的以和为贵、性善论观点。
苟子的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40、道家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41、法家的管理思想核心是法治,非子的立法为教,反对人治。
《子兵法》是法家的重要著作。
42、商家的经营思想在我国管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工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43、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44、英国罗伯特·欧文认为工人是有生机器,开创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
45、英国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启蒙者著有《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46、美国亨利·普尔的管理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管理”等管理理论打下了基础。
47、古典管理理论48、美国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49、※科学管理理论的容:A、作业管理:1)、制定科学的作业法,代替过去的单凭经验作业的法。
2)、科学的挑选并培训工人,使他们学会按最好的作业法工作。
3)、试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B、组织管理:1)、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2)、实行职能工长制3)、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0、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A、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1)、泰勒等人打破了凭个人经验和个人判断管理企业的传统观念,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2)、泰勒强调实践队理论的作用,强调应在实践中运动管理技术和管理法,强调应根据实际经济效果来决定具体的管理法的取舍。
3)、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法。
B、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用单纯的经济观点把人当做简单的“经济人”来对待,认为只要用经济刺激就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2)、只重视个人的作用,忽视人的集体行为。
3)、科学管理理论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4)、科学管理理论仅解决了个别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未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经营和观澜问题。
古典组织理论51、法国约法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容:A、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
法约尔认为任企业都存在着6种基本活动:(选择与判断)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
2)、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
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与运用等。
4)、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
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只会、协调和控制5项职能活动。
B、管理的一般原则: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中,等级链与跳板原则,秩序,公平,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52、※德国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判断与选择)1)、明确的分工,2)、自下而上的等级系统3)、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4)、理性的人员关系5)、管理人员的职业化6)、明的规则和纪律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53、人际关系理论的诞生是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的。
澳大利亚的梅奥参与策划了霍桑试验。
54、※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致组织成员有较佳的成绩。
55、美国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容: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1明确的目标,2协作意愿,3信息交流3)、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
56、※巴纳德的社会协作系统理论的贡献:巴纳德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为组织管理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
57、※现代管理理论丛林:(记忆他们的区别)1)、管理过程学派。
观点:A、管理是一个过程。
B、管理过程有5个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D、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2)、行为科学学派观点:A、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