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铸造合金及制备工艺2.1-铸铁相图及组织
北京科技大学铸造合金及制备工艺2.1-铸铁相图及组织
铁碳二元合金 双重平衡相图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中析出γ 初, 液相L的成分沿 BC线变化; 当温度下降至共晶温度TE (1147 ℃)时, 液相L 的成分达到C点的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应, 即LC = γE + Cm共;再降温时,从γ E中不断析 出CmⅡ, γ E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度下降 至共析温度TS(727 ℃)时, γ E的成分达到S点 奥氏体的成分,此时发生共析反应,即γS = αP + Cm析;再降温时,从αP中不断析出 Cm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到 Q,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化 。
渗碳体Fe3C的空间晶体结构示意图
石墨G 石墨是碳的一种同素异构体,属于六方晶系;石 墨晶体中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在同层原子中以 共价键结合,其结合力很强,而层与层原子之间 则是以极性键结合,其结合力较弱,因此石墨极 易分层剥离,强度、硬度极低;石墨晶体结构如 下图所示。
石墨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莱氏体(Ledeburite) 莱氏体是铁碳二元合金按介稳系转变时的共晶反 应产物,由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混合组成 (Fe3C占52.5wt%),符号为Ld ;莱氏体的强度 低、硬度高;莱氏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亚共晶铁碳二元合金的平衡转变组织为: G共 + GII + G析 + GIII + α 简写为:G + α
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26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共晶温度TE’ (1153 ℃) 时, 发生共晶反应,即LC’ = γE’ + G共;再降 温时,从γ E’中不断析出GⅡ, γ E’的成分沿 E’S’ 线变化;当温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 (736 ℃) 时, γ E’的成分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分,此时 发生共析反应,即γS’ = αP’ + G析;再降温 时,从αP’中不断析出G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 化,直至温度下降到Q’,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 化。
过共晶铁碳合金介稳系的平衡转变组织 为: CmI + Cm共 + CmⅡ + Cm析 + CmⅢ + α 简写为 Cm + P(Cm析 + α) ∴综上所述,铁碳二元合金介稳系的平衡 转变组织均可表示为 Cm + P(Cm析 + α)
2.1.1.3 铁碳二元合金相图中的基本组成
分析铁碳二元合金相图时,使用了一些基本组 成物的名称,下面简要介绍这些基本组成物的 含义。 纯铁 理想纯铁的熔点为1536℃,密度为 7.68g/cm3;纯铁在1392和911 ℃时发生同素 异构变化,即911 ℃以下,纯铁称为α铁,体 心立方结构,在911 ℃以上和1392 ℃以下, 纯铁称为γ铁,面心立方结构,在1392 ℃以 上,纯铁称为δ铁,体心立方结构;纯铁的居 里点为770 ℃;纯铁的同素异构现象如下图所 示。
共析反应
γS = αP + Cm析 γS’ = αP’ + G析 (727 ℃) (736 ℃)
2.1.1.2 铁碳二元合金的平衡转变
铁碳二元相图是分析铸铁组织的有力工具,该 相图分为稳定系和介稳系,稳定系用虚线表 示,即Fe-C系,介稳系用实线表示,即FeFe3C系。 下面按稳定系和介稳系分别描述铁碳合金的平 衡转变过程。
δ铁素体 δ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δ铁中形成的间隙固溶 体,在1493℃时的最大溶解碳量为 0.086wt%。 γ奥氏体 γ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在1147℃时的最大溶解碳量为2.14wt%。 P珠光体 介稳系共析转变产物被成为珠光体,用P表 示;珠光体一般为片状结构,即铁素体和渗碳 体按片状交替排列组成;珠光体强度和硬度 高、韧性较低;珠光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铸造合金及制备工艺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系 毛卫民
2
铸铁及其制备工艺
2.1铸铁相图和组织的形成
2.1.1 铁碳二元合金相图
铁碳二元相图(双重)是描述铁碳二元合 金的相组成(在平衡条件下,各组成相 的种类和数量)随铁碳二元合金成分和 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指导铸铁生 产和研制新型铸铁的重要工具和参考。
铁碳二元合金 双重平衡相图
铁碳二元合金 双重平衡相图
2.1.1.1铁碳二元合金相图分析
相图中各个点所对应的温度(℃)和含碳量 (wt%): A 1153,0.00; B 1493,0.53; C1147,4.30; D 1252,6.689; E 1147,2.14; F 1147,6.689; G 911, 0.00;H 1493,0.086; J 1493,0.16; K 727,6.689; N 1392,0.00; P 727,0.034; Q 0,0.00; S727,0.76。 C′ 1153,4.26;D′ 4000,100.00;E′ 1153,2.10;F′ 1153,6.689;K′ 736,6.689;P′ 736,0.032;S′ 736,0.69
2.1.1.2.1 稳定系平衡转变
亚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26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中析出γ 初, γ 初的成分沿 JE′线变化;当 温度下降至共晶温度TE ’时, γ 初的成分达到E′ 点奥氏体的成分;再继续降温时,将从γ 初中 不断析出GⅡ, γ 初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 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 (736 ℃)时, γ 初的成分 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分,此时发生共析反应, 即γS’ = αP’ + G析;再降温时,从αP’中不断析 出G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 到Q′ ,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化 。
共晶铁碳合金的平衡转变组织为: G共 + GII + G析 + GIII + α 简写为:G + α
过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26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中析出GI, 液相L的成分沿 D’C’线变化; 当温度下降至共晶温度TE’ (1153 ℃)时, 液相 L的成分达到C’点共晶液相的成分,发生共晶 反应,即LC’ = γE’ + G共;再降温时,从γ E’中 不断析出GⅡ, γ E’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 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 (736 ℃)时, γ E’的成分 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分,此时发生共析反应, 即γS’ = αP’ + G析;再降温时,从αP’中不断析 出G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 到Q’,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化 。
铁碳二元合金 双重平衡相图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中析出γ 初, 液相L的成分沿 BC’线变化; 当温度下降至共晶温度TE’ (1153 ℃)时,液相 L的成分达到C’点的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 应,即LC’ = γE’ + G共;再降温时,从γ E’中 不断析出GⅡ, γ E’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 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 (736 ℃)时, γ E’的成分 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分,此时发生共析反应, 即γS’ = αP’ + G析;再降温时,从αP’中不断析 出G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 到Q’,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化 。
过共晶铁碳合金的平衡转变组织为: GI + G共 + GII + G析 + GIII + α 简写为:G + α ∴综上所述,铁碳二元合金稳定系的平衡 转变组织均可表示为 G+α
2.1.1.2.2 介稳系平衡转变
亚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3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中析出γ 初, γ 初的成分沿 JE线变化;当 温度下降至共晶温度TE(1147 ℃ )时, γ 初 的成分达到E点奥氏体的成分;再降温时,从γ 初中不断析出CmⅡ, γ 初的成分沿 ES线变化; 当温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727 ℃)时, γ S = αP + Cm析;再降温时,从αP中不 断析出CmⅢ , αP的成分沿PQ变化,直至温度 下降到Q, α的成分不再发生变化 。
相图中最重要的点 对铸铁来说,C、C′、E、E′ 、S、S′ 点最重 要。 相图中最重要的线 ECD ⎯ 1147℃、PSK ⎯ 727 ℃ ; E′C′D′ ⎯ 1153℃ 、P′S′K′ ⎯ 736 ℃ ; 相图中最重要的相变反应 共晶反应 LC = γE + Cm共 (1147 ℃) LC’ = γE’ + G共 (1153 ℃)
亚共晶铁碳合金介稳系的平衡转变组织 为: Cm共 + CmⅡ + Cm析 + CmⅢ + α 简写为 Cm + P(Cm析 + α)
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3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共晶温度TE (1147 ℃ )时,发生共晶反应,即 LC = γE + Cm共;再降温时,从γ E中不断析 出CmⅡ, γ E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 度下降至共析温度TS(727 ℃)时, γ E的 成分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分,此时发生共 析反应,即γS = αP + Cm析;再降温 时,从αP中不断析出CmⅢ , αP的成分沿 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到Q, α的成分 不再发生变化 。
共晶铁碳合金介稳系的平衡转变组织为: Cm共 + CmⅡ + Cm析 + CmⅢ + α 简写为 Cm + P(Cm析 + α)
共晶铁碳系的转变(C>4.3wt%)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达液相线温度TL时,从 液相L中析出CmI ,液相L沿DC线变化;当到达 共晶温度TE(1147 ℃ )时,液相L的成分达 到C点的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应,即 LC = γE + Cm共;再降温时,从γ E中不断析出CmⅡ, γ E 的成分沿 ES线变化;当温度下降至共析温度 TS(727 ℃)时, γ E的成分达到S点奥氏体的成 分,此时发生共析反应,即γS = αP + Cm析; 再降温时,从αP中不断析出CmⅢ , αP的成分 沿PQ变化,直至温度下降到Q, α的成分不再 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