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2020.9.10
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

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

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

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

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

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脾斯麦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

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保护关税政策。

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性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

伸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

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5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提花机能用提花束综控制上万根经纱。

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明初农工生产在政府的奖励政策下,得以迅速恢复,产量提升,手工业发达与商业的繁荣,造就了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丝绸纺织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促使明代蚕桑丝绸业的生产与贸易,走向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丝绸生产的技术与质量,创造出催琛的明代提花丝绸艺术。

——摘编自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材料二(英国)唯一的例外是约翰·凯伊发明的并于1733年取得其专利权的“飞梭”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

但是,仅有“飞梭”是不够的,于是,人们为鼓励那些促进了生产的发明,谨慎地开展了一场协调一致的运动。

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提花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提花纺织技术对明清时期纺织业生
产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8分)20.(11分)表4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1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观点:经济独立于政治;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漠视工人利益。

(8分,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政府干预经济;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

(4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更易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冲击;英、法、美、德之间国际竞争的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产生;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脾斯麦、威尔逊等政治家个人的因素。

(8分,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
(3)评价: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做出变化;这些变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5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运行规则、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贸易主张、工人利益等方面概括。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政策、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国家职能的变化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世界市场的负面影响、各国竞争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3)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回答,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积极作用。

2.答案:(1)历程:从手工提花到发明提花机,在明代提花机结构更完善。

促进作用:提花机的发展提高了纺织品的质量和数量,纺织业走向专业分工,商品大量外销促使明朝中后期纺织业手工工场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不同之处: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出现较早,但技术进步缓慢。

而英国近代纺织行业短期内涌现了很多技术发明并进步迅速。

原因:古代中国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有利于早期纺织技术的出现,但后来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等因素不利于纺织技术的发展。

近代英国思想解放,崇尚科学和理性的风气,海外殖民扩张后海外市场的需求,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后有利的社会政策和环境,这些都有利于英国纺织技术快速发展
20(11分)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阐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分)
示例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长,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

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年)
1774年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

这是因为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1874年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

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阐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分)。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1-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