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49.0分)1.如图是ATP的分子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TP在细胞中容易再生B. 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嘌呤C. 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D. 图中①处的化学键断裂后ATP 转化为ADP【答案】A【解析】略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解析】A、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B、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C、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C。
【分析】1、盐析: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
2、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因此,DNA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但保存酶需要低温条件。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明确酶应该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了解蛋白质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图是酶催化特性的“酶一底物复合反应”模型,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相关物质,则下列各选项对此图意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复合物Z是酶发挥作用的关键B. ①、②可以表示麦芽糖水解过程C. X是酶,过程①表示底物与酶专一性结合D. Y可表示底物,该过程受温度、PH值等条件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酶与底物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故形成复合物Z是酶发挥作用的关键,A正确;B.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2分子葡萄糖,根据水解的产物为两分子不同的化合物,可知①、②不可以表示麦芽糖水解过程,B错误;C.酶反应前后不变,可知X是酶,过程①表示底物与酶专一性结合,C正确;D.由C项分析可知Y可表示底物,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条件的影响,故该过程受温度、pH值等条件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4.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丁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B. 图丙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C. 图乙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D. 图甲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呼吸作用和酶、ATP的合成、酶活性与温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A.小鼠属于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则酶的活性也基本不变,A错误;B.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呼吸作用最弱,ATP产生量最小,B错误;C.乙图所示物质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速率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C错误;D.甲图表示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其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A. 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B. 免疫细胞识别异常细胞并紧密接触C. 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D.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答案】B【解析】略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C. 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D. 冬季时,哺乳动物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答案】D【解析】解: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其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RNA 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A正确;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都不同于植物,故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B正确;C、与无机催化剂相对比,能够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C正确;D、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冬季时,哺乳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D错误。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生实验的设计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7.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免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问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滲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解析】【解答】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A错误;B、在0.9%NaCl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C、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滲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即水分子多的一侧运输到水分子少的一侧,D错误。
故选:C。
【分析】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膨胀;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皱缩;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
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
8.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是()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 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答案】D【解析】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是脂溶性有机物,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A 正确;B、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B正确;C、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含有大的中央液泡,而且具有色素,可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正确;D、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则不能形成染色体,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误。
故选:D。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3、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满足的条件是:(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所选用的试剂是否合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
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B. 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 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答案】D【解析】【解答】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影响A、B两点吸收离子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番茄根细胞上运输Ca2+的载体多于运输Si4+的载体,因此,根细胞吸收Ca2+多;B、C两点,是番茄吸收Ca2+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C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运输Ca2+数量多。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影响主动运输方式的因素的考查。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
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主动运输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0.将动、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现象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红细胞破裂,说明红细胞膜没有选择透性B. 过程①②中既有水分子进细胞也有水分子出细胞C. 过程①②中都有发生渗透作用且方向都是由外到内D.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变化差异是由于二者结构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A.红细胞破裂,是因为细胞吸水造成的,并不能说明红细胞没有选择透性膜,A错误;B.过程①②中既有水分子进细胞也有水分子出细胞,B正确;C.过程①②中细胞体积都增大或略有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因此都有发生渗透作用且方向都是由外到内,C正确;D.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其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细胞不会发生吸水张破的现象,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变化差异是由于二者结构不同,D正确。
故选A。
11.如图中少量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 若有大量的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作用和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