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2020年至2050年预测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全球性疾病。
其演变可分为四个流行病学阶段:疾病出现、发病加速、患病恶化和患病平衡。
目前,世界上每个地区都处于IBD演变的前三个流行病学阶段之一,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将在所有四个阶段依次转变。
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疾病演变的第一阶段(疾病出现阶段),若其经济发展并且社会西化,可以预测将要过渡到第二阶段。
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处于第二阶段(发病加速阶段),但如果这些地区遵循西方世界的流行病学模式,则很可能在接下来的30年中过渡到第三阶段。
西方世界正处于第三个流行病学阶段(患病恶化阶段),预计在未来30年内将达到患病平衡阶段。
在IBD演变的每个流行病学阶段,临床中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
了解当前(2020年)的流行病学阶段到下一阶段的转变,对于在这些不同地区为未来30年不断变化的IBD负担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2020年至2050年全球炎症性肠病
流行病学预测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较低,其经济主要由农业驱动,并且处于工业化的最早阶段。
这些国家的医疗保健设施有限,只有最基本的疾病监测。
因此,缺乏这些地区的IB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观察数据。
例如,非洲发展中国家的高质量的、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基本欠缺。
但
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也罹患IBD。
例如,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移民到加拿大的移民子女与非移民子女患IBD的风险相似,在移民到以色列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情况。
此外,非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在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如加纳的阿克拉和苏丹的喀土穆),IBD病例数量正在上升。
在IBD演变的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包括:IBD的鉴别(即将IBD与胃肠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对临床医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及改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设备(如可以进行结肠镜检查);增加与专家的联系;建立较为公平的针对贫穷人口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并采用疾病监测系统来“追踪”IBD病例。
最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意识到,如果其经济发展且社会更加西方化,那么整个二十一世纪IBD的发病率都将会上升。
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一世纪初过渡到第二阶段的经验教训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在疾病高峰出现阶段之前做好准备。
国际IBD学术组织应在发展中国家对IBD的临床护理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投资,为发展中国家已出现的预期上升的发病率提供支持,也为这个开展旨在探索IBD的社会和环境决定因素的研究提供支持。
处于第二个流行病学阶段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目前(2020年)发病率迅速上升及患病率较低同时存在。
如果新兴工业化国家遵循与西方世界相同的流行病学模式,那么在未来30年内,这些国家应接近西方世界的IBD合并发病率范围:每10万人中12至26例。
除此之外,在数十年的发病加速之后,随着这些地区进入患病
恶化阶段,其患病率将开始迅速攀升,类似于二十世纪初西方世界的遭遇。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韩国工业化迅速,比亚洲其他国家更早进入第二阶段。
日本和韩国是未来30年整个亚洲患病率预计上升的例子。
日本的一项全国性研究表明,1991年其IBD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24例,2003~2005年增加到每10万人中76例,2014年增加到每10万人中228.5例。
日本患病率的上升与IBD患者人数从1991年的29700例到2014年的290400例相符。
同样,2005年韩国IBD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42例,2010年为在每10万人中63.8例,2015年每10万人中92.8例。
如果在印度和中国等人口超过十亿的地区IBD患病率遵循类似的趋势,那么到2050年之前,仅亚洲的IBD病例数就可能超过西方国家。
与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炎症性肠病人口相比,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炎症性肠病人口普遍年龄较小。
如今在2020年,新兴工业化国家像西方国家几代人之前那样,医生主要照顾患有IBD的青少年。
因此,在接下来的30年中,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这些国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在过去30年中的教训。
新兴工业化国家不久将需要采用由西方国家建立但因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调整的临床护理范例。
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面临的主要挑战则是为IBD患者提供公平的、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
因此,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准备好人员、资源和医疗基础设施,为全球IBD病例的增加做好准备。
随着IBD人口的老龄化,西方国家的患病恶化期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胃肠疾病诊所的面貌模式。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参与成人护理的胃肠病学专家将要应对IBD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并且要处理将同时患有IBD长期并发症和年龄相关合并症的老龄化人口。
患有IBD的老年人将继续在于胃肠学科门诊就诊的成年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即EWAR-IBD指数大于0.5),并且80岁以上的IBD患者将会变得更加普遍。
应对未来这些临床压力需要专科医院的医疗保健创新。
在医疗保健递送创新的同时,IBD学术研究应着眼于缩短从患病加剧期到患病稳定期的过渡时间。
这一策略将促进卫生保健系统的稳定性,因为病例数逐年保持相对稳定,将使得医疗保健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更轻松和/或更好地进行资源规划。
学术组织需要着眼于IBD预防的针对肠道微生物组和环境决定因素的新研究,以减缓全球IBD患病率的上升。
结论
IBD是现代疾病演变的案例。
该观点为描述全球IBD流行病学模式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框架:从工业革命到2020年目前的状态,再到2050年的预测。
IBD的四个流行病学阶段是疾病出现、发病加速、患病恶化和患病平衡。
通过缩短从患病加剧期到患病稳定期的过渡可以减轻IBD的全球负担。
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地区和西方国家都
需要对其当前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创新,以解决其跨流行病学阶段过渡时期IBD人群人口统计学的不断变化。
要点小结
IBD的演变分为四个流行病学阶段:疾病出现、发病加速、患病恶化和患病平衡。
202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处于发病加速阶段,这与发病率迅速上升和较低的患病率相关。
发病率加速上升是由经济增长提高IBD的检出率使得真实发病率被揭示,以及由于社会西化确实增加了发病率所导致的。
西方国家正处于患病恶化期:发病率稳定(合并发病率范围为每10万人12至26例),患病率迅速上升,到2030年许多地区患病率将高达1%。
由于IBD人口老龄化,西方国家将过渡到患病平衡阶段(患病率稳定),其可以用高龄(超过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患病率之比来表示。
通过IBD预防措施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创新以应对IBD人口变化的情况,可以缩短向患病稳定期的过渡时间,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全球IBD 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