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读《散步》有感读《散步》有感 1 今天我读了《散步》,读后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美德。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四口人散步,尊老爱幼的美德。

读完后,我觉得作者莫怀戚是一个对母亲孝顺诚恳的儿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年老体衰、非常顺着儿子的,文中的妻子是一个朴素、贤惠的;儿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浪漫的小男孩。

作者在这课中他委屈儿子,走大路,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说,走小路。

真不容易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呀!想一想,我们都没有像《散步》中的人物一样,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记得,有一天,我和弟弟、妹妹,去玩,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是妈妈买了两支棒棒糖把我们有说有笑的局面打破了,我见只有两支,便拿走了一支,弟弟妹妹,只有一支,弟弟见妹妹有,姐姐也有,就他没有,他就抢走了妹妹的棒棒糖,妹妹没有抢赢,还摔了一跤,她便哭了起来,我见了,便把我的给了妹妹,她笑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作者莫怀戚一家四口的尊老爱幼是多麽的伟大,无私,有责任感。

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用暴躁的手法去对待,要用中华民族的美德“尊老爱幼”去对待。

读《散步》有感2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怨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禁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

咦,这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

接着我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受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漫天的星斗。

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蜗牛已经爬出了很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我,它带着我,自信地向下一个驿站出发了。

看罢沉思,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又何尝不是那个牵蜗牛的人,常常因为要求学困生进步急于求成而感到筋疲力尽,也会因为恨某个德困生炼不成钢而心灰意冷。

再仔细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沿途有风景、有惊喜、有感动。

航是一个白白胖胖、高高壮壮的男孩。

他单纯得可笑,会让你觉得是那要种不屑一顾甚至可笑的幼稚。

或许因为这种单纯,学习起来,他总是单一的思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揉捏合一、融会贯通,而且学过就忘了。

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里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怎样去解答,一点一点地回忆、捋顺、巩固,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了自信,他也有了信心。

我连忙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里就这样辅导他。

开始几个星期,航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家长就找到我说,他们没有那份耐性了,每次下来都是气呼呼的,结果孩子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了,真是要急死人,还是麻烦老师帮忙辅导,说航听老师的。

听到这儿,面对家长,真是又气又恨。

这不是刚给孩子建立的信心泼凉水吗?如果我也那样,岂不是直接将孩子打回原形。

看到航的单纯可爱,我实在不忍心扔掉手中的绳子放弃他。

没办法,我只好在班上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帮助他,帮他一点一点地进步。

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能体会到家长们是爱他们的,可是面对孩子的不足时,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拉着他、陪伴他呢?我想对家长说:如果爱,别放弃!因为爱,请坚持!“你们班上如果没有他,我们上课就轻松多了。

”每每和科任老师谈及班级时,总是因为他而头疼。

森,是一位灵思善变、成熟而叛逆的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

爸爸常年不在家,只好把他托在保育院,后来家里有添了一个弟弟。

他的生母怕他吃亏,常常教他一些怎么欺负弟弟的法子,经常惹后妈生气。

就这样时间久了,和后妈的关系也很僵,同时也形成了处处和他人作对的叛逆的性格。

因此,在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也会用一种对立的情绪去处理关系,经常有同学告他的状,就连科任老师也会为他头疼。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怕了,我怕学生来告状,更怕听到“森”的名字。

放弃吧,他还是一颗小树苗,只会让他这些坏习惯滋生蔓延、有恃无恐,这样既会影响他一生,还会影响班级的纪律;管吧,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即使得到的关爱也都是极端的爱。

刚开始,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他的座位调到讲桌边,以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也好盯着他。

没想到本来心里就孤僻的他,认为是我有意识地要孤立他,他更加放肆地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

我发觉自己在处理上确实太过简单,还得让他回到同学们中间。

可是应该把他放在哪儿?又有哪些同学愿意呢?于是我找来班上品学兼优,而且在同学中信服力较强的瑞和捷,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帮助他,并和他交朋友,同时,又和森耐心交谈,找他身上的优点鼓励他,给他讲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可以自己挑选座位,如果违规了,自己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就这样,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

有时,是我找他谈话,更多的是他主动找我讲一讲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我及时帮他分析,帮他改正。

并且放假后,利用QQ和他聊天,给他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他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后来,虽然他仍然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但我们却成了朋友,他敞开心扉给我讲在家里的苦闷、保育院的孤单,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理解了他。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下楼把脚崴了,他是第一个过来用稚嫩而又坚强的小胳膊,一路搀扶,送我上车,当他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老师,你要小心哦!”我看到了一颗热情善良的心。

那年教师节,他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办公室,笑容是那样灿烂、真诚!以前的调皮捣乱,其实真的不怪他!森,本性善良,我们只要紧紧地拉住他,耐心地引导他,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收获的是同一种感受——因为爱,请坚持!想起一位伟大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粒花季稍晚的种子,他迟早会绽放的。

是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花季不一样,或早或晚,他都会光彩夺目地绽放。

让我们用耐心、爱心、智慧和包容,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散布,慢慢地成长吧!读《散步》有感3 散步这本书我是在放暑假的时候阅读的,文章中所描写的只是很平常的生活却体现出亲情。

当第一读完散步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平淡,当再次品味文章内容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场景。

看到了他们欢乐的模样即使在遇到分岔路问题的时候,依然可以祥和的去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

文章中的父亲觉得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眼前一位是养育自己成长的母亲,而另外一位则是自己血浓于水的孩子。

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父亲决定听从母亲的选择委屈孩子,父亲认为自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陪伴孩子。

但是祖母摸着孙子的脑袋居然说走小路吧。

那里有美丽的油菜花还有整齐的桑树,转头对父亲说如果前方有过不去的路就背我吧。

就从这么一段话我就可以体会到祖母的慈祥。

为了保证孙子的需求居然不顾自己体情况是否允许。

因此我也想到了唐代着名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和文中描述的一般,总是会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

想尽办法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可以说自己毕生的经历全部都花在孩子的身上。

因此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可以尽孝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

面对长辈无私的奉献难道我们不该做什么吗?读《散步》有感4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现实生活——散步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赞扬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美满和谐的真挚情感。

全文字数不多,共分八个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然后点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亲“身体不好”。

一个“熬”字,以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为线索,叙写了散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描写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间万物,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寓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自然规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义。

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朴实的话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表现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时的乐趣,在抉择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反映了作者从尊老爱幼的观点出发,注重现实,“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并且“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于是作者产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体现了作者的家庭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综观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负双重责任,同时又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双重矛盾。

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历史现实,老人爱护子女,也是爱护未来前途。

敬重老人与爱护子女、孝顺老人与教育子女,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只有尊重、孝顺老人,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传承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样,真正的关心爱护子女,才能使子女从内心深处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宾,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和谐篇章。

读《散步》有感5 今年,我读了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动人故事。

“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做远一点就觉得累,所以“我”提议一家人到田野里散步。

“母亲”也同意了。

初春的田野很美,一切都是新的,可爱的。

“我们”一家人正是在这样的田野里悠闲地散步,感受着初春田野浓郁的生命气息。

正走着,“儿子”突然叫了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平顺好走的大路,而“儿子”要走觉得好玩的小路。

“我”犹豫了,但最终“我”选择了走大路,因为“我”觉得陪同“儿子”的时日还很长。

但“母亲”摸了“孙子”的头说,走小路,过不去的地方,“我”背她。

于是,“我们”又沿着小路走去,到了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们都走得稳稳的,仿佛“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觉得很有味道,感觉文章就像一杯蜜水,水中那勺蜜就是亲情,如果不是有亲情勺蜜来给文章调味,那么整篇文章就会如同一杯白开水般平淡无味,甚至苦涩。

文中的亲情很普通,但是感人;虽然简单,但是强烈。

它告诉我们“金钱诚可贵,地位价更高,若为亲情故,两者皆可抛!”同时,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和谐的家庭,应该既尊老,又爱幼。

亲情像金子,却比金子宝贵;亲情像钻石,却比钻石更夺目。

愿世界处处有亲情,处处充满爱!读《散步》有感6 上帝交给逗乐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逗乐一会儿催促它,一会儿吓唬它,一会儿责备它,可这些都不管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