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0.9
1 1.5 5 0.328
1.2
1 1.5 5 0.468
1.5
1 1.5 5 0.573
5.0
1 1.5 5 0.428
混匀后放置3-5 min
定容至50mL,放置10 min后于510 nm处测定A
解:求出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
cFe/mgL-1 A 0.6 0.112 1.2 0.227 1.8 0.328 2.4 0.468 3.0 0.573
吸附
分配 吸附 光、电、 质谱等
分配
静电 筛分 亲和
Signal
Time
1-4 分析仪器(1)
1-4 分析仪器(2)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多变、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相差很大,但一般都是以下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输出 信号
信号 发生器
分析 信号
检测器
输入 信号
信号 处理器
信号 显示装置
仪器校正灵敏度与所选标准物和测定条件有关!
有些仪器方法有习惯使用的表示方式。
1-4-2 检出限(1)
检出限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对应的待测组分的浓 度或质量。最小有效信号如何确定?这就需要了解一下试样及 测量信号的组成。 试样:待测组分+基体 待测液:待测组分+基体+相关试剂+溶剂 理想空白:基体+相关试剂+溶剂(不含待测组分) 试剂空白:相关试剂+溶剂(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或前处理方
能消除,但可通过仪器的改善或适当的数据处理而减小,是影
响测量精密度的原因,也是决定检出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所 测信号过小时,就难以区分是由待测组分产生还是仪器的自身 噪音,因此最小有效信号应大于本底信号一定倍数。
1-4-2 检出限(3)
本底信号大小的确定 S
空白溶液的多次测定
Sb : 表示空白信号的大小
1-4 分析仪器(5)
分析仪器的性能指标
评价分析仪器的性能需要一定的性能参数和指标,据此可 对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比较,作为购置仪器,考 察仪器状况的依据;亦可对不同类型的仪器进行比较,预 测其用途。 常用性能参数和指标: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 信噪比、动态范围、选择性、响应速度、分辨率等 上述参数和指标亦可用不同测定方法优劣的评价
1.2
坐标纸(直接绘出曲线 )
1.0 0.8 S 0.6
最小二乘法(可获得曲线方程)
做图软件(origin、Exel)(两者兼备)
Sx
0.4
0.2 0.0 0.0 5 20 cx 30
40 c
例2: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总铁)的步骤与数据如下,计 算试样中微量的含量。
原剂 位显色剂 冲溶液 Fe 2 / Fe 3 还 Fe 2 配 定量转化为有色物质 缓 定容
情况下,样品前处理亦是仪器分析法中最关键的步骤)
相对误差较大(测定高含量组分准确度较化学法低,但在不断提高) 需要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1-3 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凡能表征物质的所有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均可作为分析该 物质的依据,根据物质产生的可测信号(原始信号)不同, 可把仪器分析法分为以下几类:
光学分析法
校正曲线可由已知浓度的系列标准溶液测定获得。
1-4-2 灵敏度(2)
校正灵敏度未反映测量60来自50 40的重现性,因此在表征仪
器性能时可能会存在不足 精密度相同时,k大的方法 更灵敏;k相等时,精密度 好的方法更灵敏;k与精密
0
S 30
20
10 0
0.1
0.2
0.3
c
0.4
0.5
0.6
度均不相同时......
cFe/(g/mL)
也可以用所加标准溶液的体积或者所含标准物质的质量对信号作图
1-5-2 单标对照法(比较法)
试样 S试样 k c试样 标样 S k c 标样 标样
c试样 S 试样 S 试 样 c标 样 c试 样 c标样 S 标样 S标 样
1-4-1 灵敏度(1)
指待测组分浓度(或质量)改变时所引起仪器信号的改变, 反映了仪器或方法识别微小浓度(或质量)变化的能力, 该值越大,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IUPAC推荐使用校正灵敏度,即校正曲线斜率作为衡量 灵敏度高低的标准。
S:仪器响应 k:校正灵敏度
S kc S本底
c:待测组分浓度 S本底:仪器本底信号
标准差,反映了空白 s b : 信号波动性,即本底 信号的平均值
测定次数,n 试样中待测组分所产生的信号至少应大于sb一定倍数,才可
能被检出(IUPAC推荐以3倍,对应置信水平为95%)
仪器可鉴别的最小分析信号:Smin Sb 3sb 最小分析信号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 3s b
1-4-2 检出限(4)
统和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
1-4 分析仪器(4)
分析仪器的类型
通用型()
仪器设计的物理(化学)基础:光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分析对象:分子(原子)分析仪器、分离分析仪器、联用仪器等
专用型:指不同应用学科领域测定某些特定对象或项目的分析仪器,
如大气监测仪、水质分析仪、酶联免疫分析仪、工业生产流程自动控 制的过程分析仪器等
试计算该仪器对该元素的的检出限。
测定次数
S 测定次数
1
0.165 6
2
0.170 7
3
0.166 8
4
0.165 9
5
0.168 10
S
解:
0.167
0.168
0.166
0.170
0.167
S 0.167 sb 0.0018
k S / c 0.167/ 0.0500 3.34 L mg1
说明
光由待测物产生
光与待测物作用
后发生变化
1-3-2 电化学分析法
电极
电化学工作站
电位
电位分析法
化学电池 待测试液 电化学信号
电荷
库仑分析法
电流 - 电位 伏安分析法
电导
电导分析法
1-3-3 色谱分析法
分离方法 流动相 色谱法: 利用外力使含有样品(多个 组分)的流动相通过与流动相互不相 溶的固定相表面。样品中各组份与两 相发生不同程度的作用而使其流动速 率产生差异,通过固定长度的固定相 所用的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作用模式 检测手段
化学分析法:使用天平和玻璃器皿,基于化学反应平衡上
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 不少原理和过程都离不开化学分析。
1-2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试样用量少(mL、mg L、 g );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 低(10-6 g 10-12 g ),适于微量、痕量、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选择性较化学分析好(避免共存成分干扰测定的程度)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可实现复杂混合物成分分离、鉴定或结构测定 可实现物质非破坏性分析及表面、微区、形态等分析(但通常
空白溶液 容量瓶(50 mL)编号 0 1 2
系列标准溶液 3 4 5
待测液 6
100 mgL-1 Fe2+溶液/mL
10%盐酸羟胺水溶液 /mL 0.2%邻菲啰啉溶液/mL pH4.6的HAc-NaCl缓冲液 仪器响应A(吸光度)
0
1 1.5 5
0.3
1 1.5 5 0.112
0.6
1 1.5 5 0.227
LO Q 10sb / k
3sb 3sb~10sb >10sb
痕量组分分析结果
<3sb
报告方法
未检出 检出限 检出但未定量 报告结果并给出不确定度
1-4-3 信噪比(S/N)
如前所述,任何测量值均由两部分组成:信号S及噪音N(本底
信号)。其中信号反映了待测组分的信息;而噪音是不可避免 的,它降低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提高检出限。
cDL 3sb / k 3 0.0018/ 3.34 1.6 103 mg L1
1-4-2 检出限(5)
检出限综合体现了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是
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检出限仅表示仪器或方法可能检到的最低浓度(或质 量),实际定量分析中为了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定 量下限设定为
电分析化学法 色谱分析法(分离分析法) 其他仪器分析法(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 动力学方法等)
1-3-1 光学分析法
根据物质发光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特性
光发射 光吸收 光散射 光折射 光衍射 光偏转
仪器方法
发射光谱法、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分光光度、声光光谱、核磁/电子自旋共振 浊度法、拉曼光谱 折光分析、干涉法 X-射线和电子衍射光谱 旋光分析、旋光性色散分析、园二色性光谱
第一章 仪器分析绪论
Chapter One Guide of Instrument Analysis
1-1 仪器分析法的定义
仪器分析法:亦称为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 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或其变化来确定物
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或结构的分析方法。测量通常需 采用较为特殊或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称为仪器分析法。
检出限:指在已知置信水平(通常为95%)下,可以检测 到的待测物的最小浓度(质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空白或近空白试样信号20-30次,求其平均值 Sb 及其
标准偏差 sb,则可分辨的最小信号:S min Sb 3s b
通过校正曲线斜率k,将由待测组分所产生的信号转化为 浓度cDL或质量mDL,即为检出限。
S k c
a
不考虑仪器本底噪音时,该值通常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