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李白杜甫比较
许 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宁静闲 适,清新自然。 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 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浪漫流 露字间。 杜甫则是“诗圣”,其山水诗中亦不忘 民间疾苦、黎庶沧桑。 王维的诗清新、清幽、清丽、清远。 李杜的诗雄豪、雄放、雄壮、雄奇。
王维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 且在他的一生中,虽有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但总的说来,其一生都是 比较悠闲安乐的。在他大约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那种半官半隐生活, 吃斋奉佛,焚香独坐,念诵禅经。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所以他对现实生活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 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 何处消”(《叹白发》),完全变成了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 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维的诗作中充满了空灵、虚无之感。在加 上隐居生活的宁静悠然,形成了独有的清新之感。 王维山水诗的总体特点:一是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 即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 二是追求画意,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手法运 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就如苏轼所评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形成王维这种山水田园诗的很大因素是王维受佛家思想,禅念的影响。
杜甫生活在唐朝中后期,那时国家经济开始趟下坡路,国内战乱, 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在他的诗中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 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历史的真实和艺术 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 盾是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之一;忧念时局,关心社稷 是杜甫诗歌爱国主义思想的突出表现。杜甫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 自小就受两个人这样影响,杜甫的仁义思想异常浓厚,诗就带了 性格特点; 所以杜甫的诗总是忧国忧民,悲痛伤感。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 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 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 “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 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 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李白的 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 音。 李白的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有: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 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如黄河、泰山作为描写对象,给人以阳刚之美 的享受。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充满着奔放的激情及积极浪漫 主义精神,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等,如 《蜀道难》等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王维、李白、杜甫三人都是处在盛唐,是 古代中国封建文化诗歌创作达到繁荣的高 潮时期,在这样国力强大,思想解放的社 会背景下,作为诗歌重要题材及流派的山 水创作在总体上也是达到了高潮。王维、 李白、杜甫三人都做过官而后又被贬过, 可以说他们三个的经历大致上都是相同的, 按道理来说三人的感受也应相同,但他们 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